拉達克為藏傳佛教文化區,景色和文化都與西藏十分相近。(鄭芝薇提供)
拉達克為藏傳佛教文化區,景色和文化都與西藏十分相近。(鄭芝薇提供)

喀什米爾達爾湖的傳統船屋,每艘船就是一戶船上人家。(鄭芝薇提供)
喀什米爾達爾湖的傳統船屋,每艘船就是一戶船上人家。(鄭芝薇提供)

有去過印度嗎?大多數人談到印度,多數印象是「人口眾多、破舊髒亂、種姓制度、性別歧視」,媒體鏡頭下的印度,這個文化古國似乎充斥著負面元素,「女生去印度安全嗎?」、「騙子會不會很多?」也成為許多前往印度旅遊的人,在網絡上搜索最多的問題。

如果有機會和去過印度的人聊天,大概會得到兩個回應,一種是再去多少次印度都沒問題,另一個則是一輩子再也不會踏入這個麻煩的國度,究竟印度是個怎樣的國家?「雞籠卡米諾」邀請曾在印度工作2年的台灣女孩鄭芝薇,分享印度經驗與接觸的文化。

萌芽的印度愛情

喀什米爾位處喜馬拉雅山脈,擁有許多壯麗美景,旅客可在當地騎乘馬匹一覽風景。(鄭芝薇提供)
喀什米爾位處喜馬拉雅山脈,擁有許多壯麗美景,旅客可在當地騎乘馬匹一覽風景。(鄭芝薇提供)

喀什米爾位處喜馬拉雅山脈,許多山頭長年積雪,景色壯麗。(鄭芝薇提供)
喀什米爾位處喜馬拉雅山脈,許多山頭長年積雪,景色壯麗。(鄭芝薇提供)

「為甚麼會去印度?這要從澳洲打工旅游說起。」鄭芝薇回憶說到,那時在澳洲待了1年,與大學女性友人走訪了一趟紐西蘭北島,但在首都奧克蘭被一位印度人搭訕,就出現了奧克蘭咖哩的外號;其次離開澳洲回台灣的半年間,大概是個性使然,一直沒有決定自己的未來方向,再加上讀書時候就有想要去印度的念頭,因此毅然決定與一位女性旅伴踏上印度之旅。

「很多人知道奧克蘭咖哩的外號,便開玩笑的對我說,這是一趟『真愛』之旅,不過,倒也真的實現了。」在旅途中,意外遇到一位印度男子,戀情就此冒出新芽,兩人也開始交往,遠赴印度工作的生活也就此展開。

在印度旅行、工作的這段時間,溝通是最重要的一環,怎麼「講話」在印度確實是一個很麻煩的議題,印度現在官方語言是印地語(Hindi),英文則是非官方的第二語言,不過,印度據說有幾百種語言,憲法認定的則有22種語言。鄭芝薇說,在北印,講印地語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但來到南印,就容易出現「溝通不良」的問題,比如在泰米爾邦,眾人都說泰米爾語,用印地語就無法溝通,會出現雞同鴨講的窘態,所以只要跨省份,印度人就會用英文溝通。

除了語言之外,南北印的飲食也有很大的差異。南印,以米為主食,偏愛辣且多汁的料理;北印則以餅類為主食,且多以鷹嘴豆粉製成食物,也注重香料,食物的辣味較低且口感較為溫和,並有添加忌廉或凝乳類的乳製品。

「我的男朋友是北印人,他們的口味比較清淡、溫和,也偏好烤餅麵食,當初他來南印找我的時候,南印的東西對他來說口味又重又辣,吃起來很不習慣,不過有趣的是,南印的同事很愛跑去北印料理店吃飯,因為對他們來說,這是很特別的食物;同樣的,我在北印旅遊的時候,也看到很多南印小吃店,這感覺就像在基隆會看到花蓮的食物一樣,大家都想要吃不一樣的食物。」

印度男人的熱情

Rangoli是印度傳統習俗,常見於家門口作為歡迎之意,節慶時則會畫上更加繁複美麗的版本。(鄭芝薇提供)
Rangoli是印度傳統習俗,常見於家門口作為歡迎之意,節慶時則會畫上更加繁複美麗的版本。(鄭芝薇提供)

回想起在印度生活,「人」的相處是鄭芝薇印象最深刻的部份,「也許是幹部吧!公司的印度人都對我很好,但撇開身份不談,印度人真的很好客」,有一次她到公司員工家作客,本來以為來接待的只有員工的家屬,結果一看,真的是「家屬」,全部親戚都到場歡迎,在當下真的很訝異也很開心。

談到印度人的熱情,身為女性的鄭芝薇更是感受特別深刻,走在印度的街上,她就曾被印度男人搭訕,這種感受在台灣是絕對無法體驗到的,「畢竟以我自己的外貌,在台灣真的沒這麼受異性歡迎。」不過,鄭芝薇也被這「過份」的熱情驚嚇到。

「印度的火車非常擁擠,那時跟朋友搭火車自助旅行的時候,沒有位置,這時候出現一位印度車長邀請我們一起去他的包廂,我們當然是欣然接受。一開始雙方很正常的聊天,沒想到聊了一陣子,印度男就開始靠近我,並把手放到我的肩膀,當下只能用傻眼來形容,當然我還是拒絕了他。」

不能否認的,印度男人的熱情確實會讓人招架不住,鄭芝薇說,在印度,女人要學會「拒絕」,他們樂於分享,或靠近與人接觸,這是因為出自於好奇,可能想要攀談或是合照,並沒有惡意,但是要注意一點,「不舒服的時候就要拒絕,說NO!」

如果說熱情是印度男人的語言,那麼鬍鬚絕對是印度男人的象徵,鄭芝薇笑著說,印度男人很愛留鬚,走在街上絕對有超過一半以上的男人都會留鬚,而且是各式各樣、五花八門,只要想像得到的鬍鬚造型,印度絕對找得到,所以在街上常常可以看到理容院,不過說是「剃鬚店」還比較貼切,更不用說還有直接在街上擺攤的露天理容院,或許對印度男人來說,以完美的鬍鬚來迎接每一天,是每天必備的「例行公事」。

對於時尚的追求,印度男人跟女人有得比。在台灣,女性的服飾店一向比男性的多,也相對的大,但是在印度可能差不多規模,甚至男性的還高於女性,「印度男人不論高矮胖瘦、富貴貧窮,每天都會梳著一頭『完美的』油頭出來亮相,他們超級重視自己的外表;穿著部份,襯衫可以說是印度男人的必備『裝備』,色彩也非常的鮮豔,無論是甚麼場合,一件襯衫就可以通通搞定。」

種姓制度與婚姻大事

關於印度「人」的事情,就不得不談一談種姓制度與媒妁之言,鄭芝薇的前同事、成為基隆媳婦的卡蒂(Supraja Kareti)說,「種姓制度確實仍然在印度流傳著,雖然目前生下來就被規定從事某種職業的時代已經遠去,工作可以一個人的能力跟效率來任職,但是種姓仍然是印度人重要的身份標籤。」

種姓制度深刻影響到一個印度人的家庭環境、人脈資源、經濟資源,甚至與結婚對像有密切關聯,鄭芝薇說,有一個女同事某天突然不來上班,一問之下,才知道她跟男朋友私奔,「理由是,女生家是高種姓,不同意她跟低種姓的男朋友結婚,所以兩個人就逃跑了!」

卡蒂感慨地說,即使現在法律「消滅」了種姓制度,但在升學、工作就業、升職還是有所謂的「配額」存在,更不用說結婚,高種姓跟低種姓要結婚是一件難事,門當戶對的問題依舊是存在於印度,「在印度,不論男女、工作或是學歷,都逃不了傳統大家族的束縛,結婚的對像絕對由父母親安排對像相親、結婚,甚至指腹為婚,這是兩大家族的大事。」

在台灣,結婚男方大多會準備「聘金」給女方,但是在印度,結婚則是男方掌握主導權,如果女生嫁過來沒有準備好附嫁妝,或是嫁妝不能讓人滿意,這個「媳婦」就會很難過,鄭芝薇無奈地說,她有一個朋友,因為女生是私奔到男方家,「沒有附嫁妝」,不僅她工作的薪水被「索討一空」,還常常遭到家暴,這個女生卻沒有地方可以逃,因為她是私奔,沒有娘家了。

印度婚姻就如同一樁買賣,女生似乎看起來被當作「賠錢貨」,鄭芝薇說,除了嫁妝之外,婚禮的費用也是由女方出,更誇張的是,如果女生漂亮一點就不會吃虧,會覺得自己女兒比較委屈,這樣子女方就可以少付一點嫁妝,「這在台灣是絕對無法想像的一件事情!」

受到傳統習俗與社會結構的影響,女性在印度確實受到現今所認知的「不平等待遇」,但鄭芝薇說,有一次她受邀到公司員工家裏參加生日慶生,祝福的對像是員工的剛滿1歲女兒,而且僅是那一場慶祝活動就花費了員工差不多半個月的收入(約5,000盧比,約575港幣),也找來了所有的親戚一同為女兒慶生,所以說,印度人還是對女兒很好,只是風俗民情有所不同,才會產生現在的結果。◇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