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明愛社區發展服務的一項調查發現,七成的受訪基層市民居住面積不足76呎,低於公屋人均居住面積標準。

有關調查在今年5月至8月進行,調查訪問了429名租住寮屋、村屋及私人樓宇但家庭入息中位數為1.1萬元的基層人士。結果發現居住在九龍區和新界及離島的受訪者,租金相對收入比例分別為34.5%及28.8%,而港島區的受訪租戶則達到44.4%。調查指,有關比例較高的市民,比較容易出現焦慮情緒,當中有45.5%的受訪者有抑鬱症傾向,44.1%的人有焦慮症傾向。

同時,在壓力評分方面,以5分為最高分,有七成受訪者認為「租金負擔」以及「未有安定居所」的壓力程度為最高分。明愛社區發展服務社工劉紹勤認為,有超過四成的受訪者存在抑鬱或焦慮傾向是危險的數字,他說基層人士因為空間擠迫、加租等壓力容易出現負面情緒,因此希望政府在住屋問題上,擔當更重的角色,包括以現金方式津貼在輪候公屋的基層人士,同時重新制定租金管制,限制租金加幅少於或等於通脹水平。

他認為,長遠而言,要解決住屋問題需要加快興建公屋。他又支持貨櫃屋等過渡房屋的安排。◇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