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結束了持續升值的態勢,近半個月來開始不斷下跌。9月27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6192,較上一個交易日下跌116個基點,創2017年8月29日以來最低,連續3日下跌,累計下跌331個基點。  

有分析認為,此前因政策調整,人民幣持續單邊大幅升值,9月11日以來,市場持續處於回檔態勢。近期走勢表明,這一回檔態勢仍將持續。

上日人民幣兌美元即期收報6.6350元(人民幣,下同),而中間價則為6.6192元。路透測算,根據定價機制,28日中間價變動中,有158點下跌反映市場供求影響,另有115點下跌反映的是隔夜一籃子匯率基本保持不變所需要的點數;還有129點上漲反映的是新引入的「逆周期因數」影響。  

蘇甯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一研究員表示,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連跌3天的主要原因,一是美元指數在最近一周從91.84上升到92.99,升值幅度超過了1%,相應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出現了調整;二是今年上半年特別是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加入逆周期調節因數以來,人民幣不但對美元出現顯著升值,人民幣匯率指數(CFETS)也出現了一定的升值壓力,並對出口形成了較大的壓力。  

對匯率控制進一步增強

由於離岸人民幣市場更為國際化與市場化,很多時候成為在岸人民幣市場的風向標。為了進一步加強人民幣匯率的控制權,中國央行曾多次在離岸市場進行干預,並於今年5月份在中間價設定規則中,引入「逆周期因數」,利用部份設定好的係數,來加強控制。  

看中國特約評論員唐新元認為,中國央行引入的「逆周期因數」,聽起來難懂的名詞,坦白點說就是進一步增強了對人民幣匯率的控制。從長期來看,這種控制貨幣和干預匯率的做法表明,中國央行正在與其近年來向世界做出的開放金融體系的承諾背道而馳。由於在岸人民幣市場完全掌控在中國央行手裏,目前出現的這一比較異常的現象,透露出來一個強烈的政策信號,那就是中國央行要把人民幣匯率壓下去。  

今年以來,人民幣在貶值通道行進過程中,卻創下了最兇猛的一波漲幅。9月上旬,人民幣匯率曾連續11天上漲,累計上漲逾2,000個基點,創下了2005年匯改以來最長時間連漲紀錄。  

經過幾乎「失控」般的升值後,9月8日中國央行發出通知,將外匯風險準備金率調整由20%下調為零,並從9月11日起生效。分析師們認為,中國央行此舉釋放了不願人民幣過快升值的信號。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對媒體表示,人民幣匯率走低一方面與美元指數的走勢有關,因為美元指數下跌的空間已經不大,加上美聯儲較為明確的「縮表」時間表,導致人民幣匯率延續下跌趨勢;另一方面是跟央行的態度有關,央行表明了不希望人民幣升值過快的立場。◇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