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藝術,總是讓人萌生出一種特有的神秘感。藝術作品大多來源於生活,卻也常常天馬行空、超凡脫俗。藝術家們怎樣進行藝術創作,又會以怎樣的視角觀察生活呢?來自不同國家的藝術家分享了他們的藝術創作故事。

出生於台灣的黃秉驥先生是一位工程師,現在在美國聯邦政府交通部工作。雖然專業是理工科,但是他一直通過研究中國傳統書法來增添生活情趣,也想把傳統的中國書法帶到美國。為了讓當地美國人了解中國文字,黃先生想到在書法上加入顏色和圖案,使其更加生動易懂。他的第一幅作品大約在2004年,創作靈感來源於美國的一種夏蟬,這種蟬每隔17年甦醒一次。所以他就寫了「夏蟬」二字,在作品上畫上兩隻蟬,十分受歡迎。書法也就慢慢變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塔蔻瑪水彩畫協會畫家芭芭拉.貝爾(Barbara Bell)在畫一幅畫前,會思考要通過畫作來表達甚麼。如果參照的是一張照片,她會使用黑白格式來觀看這張照片,因為這樣可以讓她觀察到過濾顏色之後的光與暗。當她為一幅畫構圖時,會先找尋色彩的平衡。

藝術家Rita Lewi從3歲開始就喜歡塗鴉。念小學時,她每次上美術課時都會到校園旁的稻田畫畫,小朋友們則在那裏玩耍。Rita的同學知道她喜歡畫畫,都把紙排在她的桌上,讓她幫忙代工。

Rita有60多個同學,為了不讓老師發現都畫得一樣,她每一張都畫得不同。Rita說,觀察一件藝術品,可以開拓自己的視野。畫一幅畫其實也是在創建一個項目,作畫除了掌握相應的基本知識,還要有誠懇的態度、開闊的心胸和不斷挑戰自己的勇氣。

塔蔻瑪水彩畫協會畫家邁克爾(Michael Shibley)的畫作大部份是以建築為主題,獲得了許多獎項。多年來,他有空時,就和協會裏的藝術家一起。他們每個星期四的早上都會會面,一起創作自己的作品。他說,有的人喜歡畫花朵,或是花園,但他更喜歡畫建築方面的畫。藝術需要耐心,需要不斷的實踐與學習。

美京華人活動中心會長李志翔先生在大學時期學過畫畫。在他看來,畫畫就是自己的興趣。你可以通過一幅畫作,來表現自己的心情。在觀察其他藝術家如何取景、如何調配色彩的同時,自己的創作水平也會得到提升。◇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