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曼哈頓最南端有一片綠樹成蔭的休閒場地,從這裏可以遠眺紐約港、自由女神像、新澤西州,可以吹海風,看大小船隻緩緩航行在哈德遜河上,聽「嗚…嗚…」的輪船鳴笛,還可以靜觀夕陽西下,落日餘輝中的粼粼波光……這裏就是滿載著紐約移民歷史的炮台公園(Battery Park)。

從18世紀到19世紀初,這塊臨海寶地並不是海上運輸和工業區所在地,在中央公園建成之前,這裏是紐約居民最喜愛的休閒娛樂中心。

在那個年代,每每到了星期天,炮台公園變身為香榭里舍大道,人們穿著寬腿褲、短外套、有皺褶的襯衫,說著法語和德語,他們中有新移民、有工匠、有德國的玩具製造商,也有法國鞋匠。人們坐在長椅上抽煙閒聊,或是跟在孩子們的後面東跑西跑,在這塊公共綠地上享受時光,如同在自家後院般的悠閒中,帶著一份令人羨慕的「我們擁有這裏」的歸屬感。

兩百年後的今天,炮台公園這片難得的岸邊綠地依然是人們休閒的最佳場所,依然可見穿著寬腿褲的人,穿著短外套的人,穿著褶皺襯衫的人,只是這樣的穿著成為凸顯個性的時尚。來這裏的人除了法語和德語,還說著英語、 俄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中文、韓文……

炮台公園佔地23英畝,草木茂盛,小路蜿蜒,還有圓形的花崗岩噴水池、古香古色的路燈支架以及樹蔭下的長椅,營造出的自然景觀給城市居民提供親近大自然的場所。

克林頓城堡

克林頓城堡國家紀念館於1966年註冊為國家歷史古蹟。(楊帆/大紀元)
克林頓城堡國家紀念館於1966年註冊為國家歷史古蹟。(楊帆/大紀元)

克林頓城堡(Castle Clinton),一度被稱為花園城堡(Castle Garden),於1966年註冊為國家歷史古蹟。其最廣為人知的用途是從1855年到1890年做為移民處理中心,接待了八百多萬移民,每三位移民中就有兩位從曼哈頓最南端入境美國。

這座沙岩石圓形建築始建於1808年,1811年完工,座落在離炮台公園岸邊200英尺的一個人工小島上,在「1812年戰爭」中作為堡壘抵禦英軍。到了1855年,人們經過數次填海造田擴展陸地,城堡最終成為公園的一部份。

這座城堡曾經用途廣泛。美軍在1821年將城堡長期租借給紐約市政府,打造成民眾休閒場所。1824年夏天,這座圓形建築以「花園城堡」之名對公眾開放,並在十九世紀四十年代加蓋了屋頂,由最初的露天堡壘改建為室內建築,這裏相繼做為啤酒花園、餐廳、展覽中心、歌劇院、劇院,是遠近聞名的娛樂中心。

瑞典的女高音歌唱家、歐洲的知名舞蹈家、法國的指揮、意大利的歌劇團等等都曾經在花園城堡成功舉辦演出。

到了1855年,花園城堡正式成為紐約州移民處理中心的「移民著陸倉」,標誌著美國移民政策的改變,以及通過何種方式移民成為美國公民。對於每一個踏入花園城堡的人來說,這裏代表著人生的新起點。

在此後的34年中,這裏接待了數百萬移民,人們走進城堡,從此踏上了自由的土地。

1890年,聯邦政府接管移民處理中心,將接待處遷至「愛麗絲島」之後,紐約市政府重新裝修花園城堡,於1896年12月10日,做為「紐約水族館」對外開放。

異國情調的各種魚類、來自大海中的白鯨,使得這裏成為當時最受歡迎的娛樂場所,開放當天就吸引了3萬人,平均每天有5,000遊客參觀,直到1941年,水族館遷至布魯克林區的康尼島。

倖免於1946年的拆除計劃,國家公園管理局將克林頓城堡恢復原貌。由於建造連接曼哈頓和布魯克林的海底隧道,城堡關閉了12年,於1975年以「克林頓城堡國家紀念館」之名,再一次對公共開放。

如今,人們在克林頓城堡購買去愛麗絲島參觀「自由女神像」的渡輪船票。

除了歷史悠久的克林頓城堡,炮台公園裏還有知名藝術家、雕塑家建造的諸多紀念碑和雕像,以紀念先人、紀念這片土地上的風風雨雨。

東岸紀念碑

東岸紀念碑,紀念二戰期間在大西洋遇難的美軍官兵。(楊帆/大紀元)
東岸紀念碑,紀念二戰期間在大西洋遇難的美軍官兵。(楊帆/大紀元)

距離克林頓城堡東邊不到兩百呎,就是醒目的東岸紀念碑(East Coast Memorial),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大西洋遇難的美軍官兵。

建於1963年,八塊十九呎高的石碑分列兩排,碑上鐫刻著4,601位官兵的姓名、軍銜、軍種,以及所居住州。兩排石碑中間,是一個雙翅展開的銅製雄鷹,雙爪緊握花圈,落在海浪上,面向大海,基座是黑色花崗岩。

無線接線員紀念碑

炎熱的夏日裏,圓形的花崗岩噴水池是孩子們的最愛。(楊帆/大紀元)
炎熱的夏日裏,圓形的花崗岩噴水池是孩子們的最愛。(楊帆/大紀元)

無線接線員紀念碑(Wireless Operators Memorial)建於1915年,紀念那些在海上遇難的接線員們。這些普通人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依舊忠於職守發送著求救信號……

由長椅圍成半圓形,環繞著一個造型簡潔而又雅致的花崗岩噴泉盆,對面一座花崗岩石碑,上面鐫刻著在海上遇難的接線員的名字,第一位是傑克菲利浦斯(Jack Phillips),泰坦尼克號上的接線員。

其它雕像

坐在炮台公園的長椅上遠眺紐約港,看哈德遜河上來來往往的船隻。(楊帆/大紀元)
坐在炮台公園的長椅上遠眺紐約港,看哈德遜河上來來往往的船隻。(楊帆/大紀元)

名為「移民(The Immigrants)」的人物群像,用以紀念所有在克林頓城堡登陸的各個族裔的移民。人物的表情各異、神態各異,有的懷抱嬰兒仰望蒼天,有的以手掩面低頭不語,還有的雙手合十祈求上天……訴說著移民之路的艱辛,以及對未來生活既憂心忡忡又滿懷希望的複雜心情。

此外,還有紀念海運商人的雕像、紀念韓戰的雕像、紀念意大利冒險家的雕像、紀念挪威人、荷蘭人的雕像……在炮台公園裏散佈著大大小小、各種形狀的十多個雕像,紀念的人物各不相同,但是都和大海緊密相關,體現著人與自然密不可分。

沃森住宅

沃森住宅建於1793年,美國聯邦時期風格的建築,國家註冊歷史古蹟。(楊帆/大紀元)
沃森住宅建於1793年,美國聯邦時期風格的建築,國家註冊歷史古蹟。(楊帆/大紀元)

沿著炮台公園內陸一側,是為喜歡戶外運動的人們修建的單車道。東側的單車道緊鄰State Street,隔街相望,在一幢幢高聳的現代建築群的映襯下,一座紅磚白柱的三層小樓格外引人注目——這就是建於1793年的沃森住宅(Watson House)。

沃森(James Watson),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一位富有的進出口商人、頗具影響力的政治家,將私宅建在曼哈頓最南端,一覽無遺,盡觀紐約港風光,同時又可以看著自己的貨船進出港口。

這座小樓是典型的聯邦時期風格(Federal Style)建築,強調對稱,外觀平坦平滑,結構簡單結實,優雅樸實,儘量少地使用裝飾。門廓上的幾根柱子是由船的桅桿做成,凸顯主人的進出口商人身份。沃森住宅不僅是紐約市地標建築,也是國家註冊的歷史古蹟。◇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