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7月22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大暑,也是進入中伏的第一天。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又正值中伏,大地上熱氣蒸騰,酷氣難耐。大暑亦是雷陣雨最多的時節,時常出現大雨及行雷閃電。天文台預測明天部份時間有陽光,有幾陣驟雨,氣溫28至32度。

太陽到達黃經120°之時為「大暑」節氣。「大暑」與「小暑」一樣,都是反映夏季炎熱程度的節令,「大暑」表示炎熱至極。《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

今年大暑這天正是「中伏」開始之日,本地進入一年中最熱時期。

大暑也是雷陣雨最多的季節,有諺語說:「東閃無半滴,西閃走不及」意謂在夏天午後,閃電如果出現在東方,雨不會下到這裏,若閃電在西方,則雨勢很快就會到來,要想躲避都來不及。

人們也常把夏季午後的雷陣雨稱之為「西北雨」,並形容「西北雨,落過無車路。」「夏雨隔田埂」及「夏雨隔牛背」等,形象地說明了雷陣雨,常常是這邊下雨那邊晴,正如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詩句:「東邊晴天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

中暑也分「陰陽」

大暑是酷暑多雨的季節,暑濕之氣容易乘虛而入,心氣易於虧耗,尤其是老人、兒童、體虛氣弱者容易中暑。

台灣著名中醫生胡乃文說,中暑也分陰陽:在太陽底下久了會「陽中暑」,而冷氣吹久了會「陰中暑」。「陽中暑」整個人昏昏沉沉,呈現熱休克的狀況;「陰中暑」現象則是會身體很冷,像感冒症狀,骨頭關節都酸痛,唯一就是沒有咽喉痛。

胡醫生表示,「陽中暑」要大量飲水、吃西瓜或喝清絡飲來解決,清絡飲使用西瓜皮,是治夏天暑熱的處方,讓血絡涼下來,又打通血絡,暑熱就消了。

「陰中暑」重點要發汗把陰涼逼出去,可以喝點熱稀粥,稍微蓋被子出一些汗,就能改善。

飲食起居需平衡

俗話說,冬補三九,夏補三伏。大暑天氣酷熱,人們出汗多,脾胃活動相對較差,會感覺比較累和食慾不振。

夏季飲食應少食辛辣油膩之品,如果過食油膩食物,會傷害脾胃,影響營養消化吸收,且停留在體內的風邪、濕邪、油膩之品糅合在一起,使人容易生病。夏季稍微吃點「苦」對身體會大有好處,可起到解熱除濕、抗菌消炎、幫助消化及調整人體陰陽平衡的作用。

此外,夏季暑濕對脾非常不利,建議適當多吃一些味甘、酸的食物,如淮山、薏米、菠蘿、西瓜等。同時,炎熱的天氣還容易導致人體火氣上升,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補的必備功課。

高溫酷熱天氣容易使人心情煩躁,此時精神調養宜以養「靜」為主,所謂「心靜自然涼」,避免遇事急躁,避免生氣惱怒,可多想輕鬆愉快的人或事,使心情愉快。也可多參加釣魚、繪畫、書法等活動,可以達到安定神志、調養心氣的作用。

另一方面,大暑天氣炎熱,人們容易感到疲倦,此時要注意睡好子午覺,適當午睡半小時,以保持精力充沛。

何謂「伏日」為何三伏最熱

今年的大暑正直中伏,大暑從7月22日~8月7日,而三伏中的中伏是從7月22日~8月10日。三伏分為初伏、中伏、末伏,一般持續30~40天。甚麼是「伏」,為何「伏日」最熱呢?

2017年三伏日期

三伏    開始    結束

初伏    7月12日(庚子日)    7月21日

中伏    7月22日(庚戌日)    8月10日

末伏    8月11日(庚午日)    8月20日

根據三國魏張揖的《廣雅‧釋詁四》:「伏,藏也。」而《廣韻》稱:「伏,匿藏也。」

據《歷忌釋》記載:「五行生剋」與「四季」變化相關。根據五行學說,古人認為春屬木,夏屬火,秋屬金,冬屬水,四季交替循環。因此,立春為春之木代冬之水,水生木;立夏為夏之火代春之木,木生火;立冬為冬之水代秋之金,金生水,皆遵循五行相生。

但其中有特例:立秋,夏屬火,秋屬金,故夏、秋的交接並非五行相生,而是相剋,即火克金,又庚屬金,所以每到庚日就是金氣要潛伏的日子,「伏日」之說由此而生。

另據《漢書‧郊祀志》說,因為小暑之後,接著就是雨水集中、全年最熱的日子,也是陰氣被陽氣所壓制而隱藏時期,故稱為「伏日」。

太陽直照的日子並非一年中最熱,夏至後,每天地面吸收的熱氣多,而散發的熱氣少,地表層的熱氣就越積越多,也就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三伏後,地表層累積的熱氣達到最高峰,因此天氣最熱。

古人怎麼過三伏?

在三伏來臨之際,古人會舉行「賜冰」儀式以供消暑,即在伏日把去年臘月窖藏的寒冰取出,賜給大臣們。

據史料記載,伏日掘井藏冰的做法從西周開始就有。約到晉十六國,伏日賜冰的宮俗出現。晉《鄴中記》說,在彭德府臨漳縣有銅雀、金虎等三座井台,十六國君王石季龍曾於「井台藏冰,三伏之月冰賜大臣。」從此開始流行這種宮俗。

到了唐朝,長安有「冰盤」、「冰瓜」等,豪富們會舉行「冰宴」。據《天寶遺事》記載:「楊家(楊貴妃家)直弟每至伏中,取大冰使匠琢成山,周圍於宴席間。」

宋代朝廷從初伏日開始,「每日賜近臣冰,人四匣」。清朝時期,朝廷三伏期賜冰已普及,還會按照官員等級發放「冰票」。◇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