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胃病,很多人都知道有胃脹和胃痛,但卻不知道胃部常常感到空虛不適是甚麼病。有些人沒有胃脹和胃痛,但卻常常感到胃部有空虛感,長期會感到飢餓,即使吃過東西仍然有飢餓感。有的甚至感到飢餓得像火燒一樣,但卻沒有吃過熱或辛辣的東西,只是一直感到十分懊惱,心中不能平靜,甚至晚上不得安寧。這種病中醫稱為「嘈雜」。

先別望文生義,嘈雜並不是指胃中有響鳴聲,而是指胃中有空虛感。《醫學正傳》記載:「夫嘈雜之為證也,似飢不飢,似痛不痛,而有懊憔不自寧之狀者也。」患上嘈雜的病人,有些不知道自己有病,就一直延遲治療;有些則沒有對醫生說清楚自己的症狀,令人誤以為是胃脹或胃痛;有的則是遇上不諳此病的醫生,被勸說沒有病或作它病論治,甚少可以獲得準確診斷及治療。

歷代醫家對這個病都有論述,只是現代的醫家甚少提及此病。要治癒此病,方法因病而異,現分述其中三種:

《丹溪心法.嘈雜》曰:「嘈雜是病因火動,治痰為先。」意思是說明嘈雜的病因多是由痰鬱化火而成,治療時應先化痰。若受痰火困擾,病人或會兼見噁心吞酸、脘悶痰多和脈象偏滑的症狀。治療宜化痰和胃,代表方有溫膽湯。

《張氏醫通.嘈雜》曰:「嘈雜與吞酸一類,皆由肝氣不舒,木挾相火乘其脾胃,則谷之精微不行。」意思是指嘈雜多因志情不舒,令肝氣鬱結,遂導致肝氣犯胃。這個證在臨床十分常見,患者有時伴有胃痛,面容十分懊惱憂愁,而且嘆氣連連,脈弦。治療宜疏肝和胃,代表方有柴胡清肝湯。

《景岳全書》曰:「…脾胃虧損,血少嘈雜,中虛則煩雜不飢,脾弱則食不運化,此宜專養脾胃。」可見嘈雜除了有實證外,同時亦可見虛證。患有脾胃虛弱型嘈雜的人,通常會口淡無味,體倦乏力,甚至口中清水自出,脈沉遲弦細虛。治療宜健脾和胃,代表方有四君子湯。

臨床尚有其它證型,治療時應先諮詢醫生意見,才可審因求治,辨證論治。◇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