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有云:「久病成醫。」這句話有它的道理,卻不一定是金科玉律。最近有一個病人跟我說:「唉!我常常四處找好的中醫生做針灸,但卻找不到,他們替我進行針灸後,在取針時總是免不了會令皮膚出血,是手勢不好和學藝未精。真正優秀的中醫,是不會在針灸過程令病人出血的。」我聽過之後不禁搖頭道:「針灸後偶爾有少量出血屬正常現象,並不是醫生的技藝不精呢!」
人體的皮膚上滿佈了數百個能治病強身的穴位,在進行針刺時,毫針會穿過皮膚,然後刺進肌肉、軟組織、神經線或血管。當刺中血管時,就有機會出血,是十分常見和合理的現象。不同的穴位出血的風險亦不同,人體某些部位(如頭皮、虎口、指尖和舌頭)有豐富的血管,在這些位置進行針灸出血機會就較大,所以在取針時,醫生通常會用棉棒或紗布在穴位上進行按壓,以防發生血腫情況。
有人或許會觀察到在針刺左右相同的穴位時,有時只會有一邊出血,另一邊卻沒有。這現象會令人產生誤會,會以為醫生在其中一邊針灸的位置出現偏差,但其實這個想法只是杞人憂天。首先,人體並非左右對稱的,例如心臟是位於左邊的,右邊卻沒有,就正好說明了人體並非對稱。所以,在左邊某個穴位底下有血管並不代表右邊對應的穴位也有血管。
其次,穴位的大小並非只有針尖一點這麼少,雖然並沒有特定文獻指出每個穴位的大小,但從穴位的定位上,可以揭示出不同的穴位大小也不同。例如在手前臂上的靈道穴、通裏穴、陰卻穴和神門穴,每個穴位相差不超過0.5寸,可見這些穴位的直徑最大不會超過0.5寸。又例如天樞穴位於肚臍的兩旁,那麼對於肚腹比較大的人,其天樞穴就可能佔較大空間。所以,縱使穴位上1毫米的差別可能會造成出血,但卻是在同一穴位內。
此外,每個病人的體質和凝血能力、針刺深度和角度、針具的粗幼等也會影響針刺時會否出血,病人應將「出血等於出錯」這個觀念摒除,靜觀針灸後所帶的功效,才不會「病人自擾」呢!◇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