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睡著了,遇事好思考的茂林反而醒來了。一個多年的懸念又在他心中翻滾:自少年起,便在珠江三角洲東江邊務農,幾十年來,有田耕,有屋住,有飯吃,深感農家之樂,當然也不時感受農家之苦。因此,常常獨自思來想去:「有誰能夠減輕農家,也減輕我茂林一家的艱困?」

好比父子倆自小失學,老屋矮窄無錢擴建,酷暑耕耘常受厲日灼痛……

盼來盼去,誰也幫不了這個忙!

想罷千回終於尋到出路,「我茂林家要去從商」。可自己已年近半百,時機過了,為甚麼不引著兒子去走這條路呢?

近來茂林常同妻子枕邊細談,共謀計策,兩人終於下定這個決心。今日清晨,茂林突然同兒子談起屋裏「泥地好」還是「地磚好」,就是夫妻這一決心在初露鋒芒呢。

杏兒剛才笑瞇瞇地目送丈夫、兒子一前一後相跟著朝村中走去,正是這齣人生戲劇的第一幕:引路。

*        *        *

茂林一家住在望南村圍外西邊,不遠處有一彎養著魚蝦的長長水潭,潭邊一塊接一塊自耕菜地,果樹、竹林、瓜瓜菜菜,好一片綠意盎然的田園景色。沿著潭邊園旁的泥路,茂林邊領兒子朝圍中走去,邊眺望著這一美景,它的勃勃生機同他今日滿腔的光與熱正好情景相融,誘發著種種新希望。走到轉彎處,他炯炯有神的雙目才離開望南村這條優美的風景線。

來到村中這「鶴立雞群」的「鶴」前面了,父親剛停下腳步仰頭翹望,兒子卻先驚嘆道:「哎喲!我好久沒來這邊,黃鱔眼誠公的洋樓建好啦!真好看。」

「是呀,真好看。你想上它樓頂看看嗎?」茂林轉向孩子說。

好呀!快上去看看。

建築隊主要人物來自城裏,也在望南請了幾個工匠和小工,茂林同他們相識,一打招呼,領工便允許父子倆進入新樓參觀。

眼下工程進到裝門裝窗,砌爐砌灶。這父子一踏入四層高洋樓門前被檻桿圍住的「地塘」(土話,可乘涼、曬穀的水泥地),映入眼簾的地板是用他們作夢也夢想不到的閃亮而帶紅花瓷製地磚鋪成,兩雙黝黑光腳板在它上面輕輕挪步,生怕踩碎似的。

入樓內一望,對父子倆,簡直是嶄新的世界。一層又一層上去,廳、房、窗台,精緻還是精緻,小李朗看得連說,好靚,好靚!

上到天台(樓頂),環視一周,更是難得的天然與人工混合的美景。前望不遠,滔滔微藍的江水蜿蜒地自東而下,江岸那漫長的翠堤,像兩條綠色草龍,長與東江為伴;後望一、二十里外的羅浮山,層峰疊巒,豔陽下清晰入目;近看,稻浪,密集的樹葉、竹葉、蔗葉,合成一片綠色海岸,村邊七個魚池,豔陽照射下好像鑲在大地上的七塊大明鏡……

年近半百的茂林得此高樓之賜,還是頭一次能從高而下看到家鄉美麗的全景,心胸為之開朗。

小李朗停立天台中央,雙目多番輪轉四顧,飽覽如在畫中的望南景色後,未歷滄桑的少年胸懷不禁好像風吹浪的起起伏伏,高興地問父親說:「爹,你說黃鱔眼誠公哪裏來的這麼多錢,能修起又高又靚又可看風景的高樓?」

茂林一聽,心中暗喜想道:「給孩子提點出路時候已到。」於是故作隨意答道:「你先考慮考慮,大來你想不想像誠公這麼有錢,怎樣才能得到這麼多銀子?去搶去騙嗎?」

「當然不能搶不能騙,可怎樣才會有一大堆一大堆錢?我想不出來。」

「你再想想,當誠公像你今天一般大,是不是就有一堆一堆錢?」

「我想不會吧。」李朗見父親問得有趣,不禁笑了起來。(待續)◇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