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春聯、掛年畫、吃團圓飯、守歲、放爆竹、拜年……是的,對於中國人來說最重要的一個節日——中國新年到了。

在中國,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族群都有不同的新年慶賀方式,那麼在法國的華人是怎麼過中國新年的呢?

盧先生是在法國生活了20多年的老華僑了,現在法國已經紮根,兒女也已經成人。他說每年都要去巴黎郊外的佛寺祈福,以求家中安泰,萬事如意。

溫州人過年有個風俗,就是要在黃曆十一月就開始曬醬油肉和鰻魚鯗。用生瘦豬肉、生雞鴨放在醬油中泡浸,然後曬乾食用,別有風味。而鰻魚則是溫州的特產,溫州人一般去菜場買些個頭比較大的鰻魚,剖開淡曬,就成了我們口中的「鰻鯗」,鰻鯗比鮮鰻還要好吃,是年夜飯中佐酒的佳品。

「在法國大個的鰻魚不好找,只保留了醬油肉的習俗。雖然在市場上有賣現成的,但大多不好吃,所以還是喜歡自己醃製的,別有風味。」盧先生說。

除此之外家裏還要擺點小點心,比較有特色的便是牡丹、元寶、蟠桃、以及鯉魚等圖樣的甜糕和年前祭灶用的黏糖。祭灶為甚麼用黏糖?

這是因為灶王爺要在臘月二十三那天上天,向玉皇大帝匯報過去一年中這家人的功過,地上的人認為灶神貪吃,只要有糖吃,他的嘴就會被封住,所以「祭灶」少不了麥芽糖,為的是讓灶王爺上天「言好事」。

大年初一還要放爆竹辭舊迎新。「在這定居這麼久了,自然生活能安定些,可惜我們的下一代似乎不怎麼重視這些傳統了。」盧先生有點遺憾地說:「其實我很希望我們的下一代,那些從小生長在法國的孩子們,能夠把這些老傳統繼承下去,畢竟我們還是炎黃子孫啊。」

張先生是來法國打工的,用他的話說,是來法國「撈一筆」的。他說在法國過中國新年,有時候跟朋友出去「搓一頓」,或者在家跟朋友一起包春捲、餃子甚麼的。當然也有比較慘的時候──大年三十要工作。「誰讓我是個廚子呢,年三十,人家生意最好的時候,不放人呀。」他無奈地搖了搖頭。

不過張先生很喜歡在白天抽空去中國城看遊行。「那個遊行還蠻有中國氣氛,看著舞獅子啦,花燈啦甚麼的,我就覺得像過年了。我不是個愛湊熱鬧的人,唯獨那天要去擠擠人頭,感受感受氣氛。說真的,現在在中國的過年氣氛也越來越淡了,一般的大城市還真看不到這種遊行。」

張先生來法國後,每年過年有個例行慣例,就是要跟家人「視頻」。「特別是我女兒,她7歲我就出來了,現在都快上高中啦,每到過節就特想她。」不過他覺得在外面雖然辛苦點,能賺到錢養活家裏也算值了。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呀。

小王是個來法國3年多的留學生,他說往年都是在巴黎跟巴黎的朋友一起聚餐的,今年要去外省朋友那裏過。為甚麼要跟朋友過? 每逢佳節倍思親嘛,特別是像除夕這種全家團聚的節日更容易讓人想家。

而作為學生的他因為假期太短沒法回家,只好跟朋友聚聚,免得在家對著一桌子飯菜發呆。雖然沒有在國內時過得這麼「隆重」,但是跟哥們在一起飲酒聊天還是能解鄉愁吧。唯一麻煩的是一夜「瘋狂」之後還得去上課。

是啊,這就是在海外過中國新年的不方便啦﹗不會有初二、初三甚至初四的假期。這也讓我聯想起自己在大年初一冒著寒風去上課的苦命經歷。

雖然每個人過節的方式都不盡相同,但是相信每個人除舊迎新的心情是一樣的。希望大家能夠除去舊年的悲傷與痛苦,迎來新的一年。 ◇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