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兒時記事起,每逢年初一,當全家人都穿上新衣,整整齊齊相聚一堂時,母親總按傳統習慣,贈我紅包,伴紅包一起的,還會有個漂亮的橘子,表示「大吉利是」。因南方人習慣把紅包叫「利是」,故過年的時候,常聽到的一句諧音祝福話就是:恭喜發財,利是到來。

中紅包西傳

我臨出國前就結了婚,母親在我出嫁當晚贈了我最後一次紅包,載滿含蓄的祝福,也算是完成了為母之責任。沒有親切的擁抱,但當她硬嚥著把祝願話說完,那強忍感情不露之舉讓我感觸良多,至今不能忘懷。按照我們家鄉的禮節,子女成人婚嫁後,就再也不會接受紅包了,相反,要給別的小孩派紅包。所以,出國的時候,我把一疊漂亮的紅包封裝在行李裏了。

來了法國後,記得過第一個中國年,為了希望營造點新年氣氛,我曾試圖把分紅包的習俗搬進西方家庭,結果卻是怪怪的。

當年,在皇曆新年到來的前幾天,我拿出紅包封,興奮的急於體會體會給人派紅包的感覺。這時,問題來了,該放甚麼貨幣?半個中國通的老公一旁插嘴說:「紅包放歐元,不好吧?你不是為了表現中國的傳統嗎?」聽他言之有理,我掏出已經收藏起來用不上的人民幣裝進了紅包。

除夕夜那晚,我用了僅有的中式小鍋,燒了幾道團年菜,菜雖沒家鄉的那麼香,卻也讓法國家人瞅瞅中國媳婦之本領。飯後,我羞澀地掂出裝著人民幣的紅包送給家人,想不到他們藍眼睛睜得大大的,高興得不得了,接著一個個的把紅包打開,在我們夫婦倆面前喜孜孜地把紙幣欣賞一番。我沒有料到,會是這樣,頓時愣在一邊不知該如何反應了。

打那以後,這些年來,我再也沒在過中國年時給家人送紅包了。

而他們唯一一次收到的紅包竟然一直收藏著,家婆把其當作裝飾品,陪襯在她客廳裏的「中國一角」(專門擺放中式飾品的櫃檯)。小姑丈更認真,那紅包一直放在他錢包隨身帶著。

法國紅包不紅

法國家庭裏,錢財的來往,與東方人習慣很不同。平時的日子裏,年輕一輩從不會給長輩以錢來表示孝敬的。

每逢過聖誕節或家人過生日,只有是禮物滿天飛,這對孩子們也有個好處,不給其形成重視錢財的觀念,通過實用、教育的禮物來啟發小孩的成長。有的時候,家裏的長輩們也會給小孩一些錢作為過節的禮物。他們通常會把錢裝在白色的小信封裏,信封面上寫上幾句祝願的話。特別是老公他外婆,每次都給他一大筆錢。一開始,我很納悶,覺得有點不好意思。老公卻安慰道:不要忘了,法國這社會,像爺爺、奶奶、外婆他們都是有退休金的,加上他們過去可能有些積畜,所以多給小輩點錢,不奇怪。

轉眼,我的兩個孩子也都長大懂事了,一口流利法語,中文卻滿口法國腔。也許,從今年開始,過中國新年我也該給他們一個紅包,讓他們知道中國人過年的情形……◇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