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中國政策的戰略性轉變往往發生於每年「兩會」期間,但今年不同於往年,早在元旦之前,維穩戰略就已經發生重大戰略性轉變,從政治維穩轉向經濟維穩。促成這一戰略轉變既有外因,也有內因,而以往的債務、房地產、去產能等重大經濟任務,現在都列於經濟維穩的二級項目,讓位於貨幣維穩。

美國與國內的壓力 均由政治轉為經濟

特朗普還未正式接任時,他的施政思路已讓全世界做出提前反應,被美英主流媒體嘲諷備至的「推特施政」更是反應熱烈。鑑於特朗普對外政策大思路,以及特朗普提前預告的不惜與中國展開貿易戰,中國方面提前調整了戰略。

特朗普早就公開宣佈,他的施政思想是兩個中心、四項原則。兩個中心是:對內,以美國經濟建設為中心;對外,放棄意識形態之爭,不干預。四項原則是:減稅、吸引外資、再工業化、基礎設施建設。兩中心、四原則全為一個目標服務:提高美國的就業率。不管華府的各種政治勢力如何嘵嘵不休地反對,質疑「把錢花在美國」這種想法的正確性,從特朗普的「推特施政」來看,除了遇到特別大的國際國內事件,否則會步伐堅定地走下去。

中國當然仔細研究過了應對策略。既然美國以後不會再對中國實施顏色革命、和平演變,那就在商言商好了。所以趁早調整戰略,將貿易戰、貨幣戰等諸般因素全部考慮進去,政治維穩且放到第二位,經濟維穩優先,還適時地通過曾擔任過世行副行長的經濟學家林毅夫向特朗普獻策,盛讚特朗普理解投資基本建設在促進經濟增長中的重要性,建議特朗普發揮世界領袖作用,和富有基建經驗的中國聯起手來,支持他提出的《全球基本建設倡議》(Global Infrastructure Initiative),引領全球經濟復甦。

國內政治形勢也發生重大變化,在朝的反對力量與在野的持不同意見者都已經清除。習近平成為中南海主人已快五年,在統治集團內部,習近平已通過反腐將各大山頭掃平,建立了個人領導權威;在清除社會反對力量方面,更是通過抓捕、禁言、限制外國NGO等方式消滅了大部份反對力量,建立了全面佈控的維穩機制。

因應美國政治及對華外交政策的變化,加之如今中國經濟已大難臨頭,北京高層決策者必須根據時勢之需做出戰略調整,將執政重心放到與民生有關的經濟維穩上來,關鍵戰役就是我在上一篇文章中說的外匯儲備保衛戰。

以貨幣維穩為核心的外匯市場維穩將延續多長時間?政府現在給定的時間表是今年9月,選在這時,是因為那時正值十八大結束、十九大開始的黨代會召開,是習近平第二個五年任期的開始,這個時候通常被認為是政治敏感期。

經濟維穩的三個重點

圖為北京街頭一個行人經過展示中國經濟發展的看板。(Getty Images)
圖為北京街頭一個行人經過展示中國經濟發展的看板。(Getty Images)

經濟維穩當然還有其它重要內容,但這些維穩故事真正掰開來說,就如同癌症病人,放棄治療必死,治強如不治。以下是維穩清單上的重要內容:

用化減債務的方式 消解債務危機

關於中國債務總額,中外分歧不大。2016年中時,官方承認截至2015年底,中國債務總額為168.48萬億元人民幣,與國外投行界估算的26.6萬億美元(約180萬億人民幣)相差不大。差別在於對巨額債務是否會引發危機的看法不同。中國內部從官員到媒體都認為,政府債務處在可控範圍內。而外部觀察者卻憂心忡忡,認為會爆發危機,並連累世界,中國人熟知的索羅斯就公開表示過這擔憂。

政府的辦法是債轉股,即將左手的爛雞蛋換到右手握一下,刷層亮色換個名號變成「有機雞蛋」,然後就說這雞蛋如何好。詳細分析請見拙文〈債轉股:中國股市「生力軍」之考查〉。

國內人士對債務的態度是「賬上有債,心中無債」,意指賬面債務總額不能否認,但卻在戰略上藐視債務,認為巨大債務不會帶來危機,理由大約有三種:一種看法是:2015年全國政府性債務負債率41.5%、地方政府債務率89.2%,兩項指標均低於國際警戒線。第二種則認為債務是一種信用,有債務才有資本運作。在現代社會,信用是一種度的把握、是能力、也是規範,所以,國家承債,無可厚非。中國的債務仍然在可承受範圍內,財政狀況總體穩定,發展前景和態勢也堪稱良好,所謂債務危機是「別人總在為我們的債務鹹吃蘿蔔淡操心」。第三種更直接:債務主體不是別人,是國企與地方政府,天塌下來有老爹中央政府頂著,不用怕。

債務危機從2015年的一線地位退居二線,全因有更大的危機即匯市危機,匯市失守將引發金融危機,因此貨幣維穩成了重中之重。政府與官方專家深知,只要金融系統不崩潰,政府就留住了青山。所以如今的要務是別讓外企、內企與中產,你一鋤我一鏟地挖山不止,將數萬億外匯儲備挖空,剩下的事情就好說。

政府加持房地產泡沫 讓其維持穩定

這是2016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既定方針,那句頗有習氏風格的話「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就在此次會議後廣為流傳,「既抑制房地產泡沫,又防止出現大起大落」就是要維持有價無市的狀態。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話放之四海而皆準,但在中國至少遲來了七、八年。因為中國的房地產早已嚴重過剩,遠超居住需要。官方數據是戶均1.2套住宅,另外還有總庫存約100億平方米。無樓戶極少,而且窮人也根本買不起這麼昂貴的住宅。

房地產發展至今,全因中國經濟患上了嚴重的房地產依賴症: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依賴度高達60%左右,房地產業佔到GDP的6.6%和1/4投資,直接相關產業達60個,早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命脈。數據顯示,房地產對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高達24.1%,對於相關產業的拉動效應約為2倍。從居民家庭財富來看,房地產佔比約在68%左右。對政府來說,中國的房地產早就如同美國的華爾街一樣,到了大而不能倒的程度,每逢危機來臨,政府不得不動用納稅人的錢全力拯救。

中國的房地產還有一個功能,即中國央行的貨幣儲水池,用信貸支撐房地產市場,早已成為中國政府的經濟維穩之道。中國政府早就發明了一整套控制市場的方法,比如限購、限售、限價,想用哪種就用哪種。從20世紀以來,全世界共發生過一百多次房地產危機,但中國政府的控制方式卻是唯一的種類,政府兼做莊家、賣家和裁判者。房地產維穩的意義在於保持市場信心,而不在於實質,只要泡沫沒穿,房地產業欠銀行的債就能掛在賬上,不成為壞賬,銀行賬目就可保持表面光鮮;居民家庭財產在賬面上就不會縮水,也因此不會產生強烈的恐慌感。

去產能 調整經濟結構

中國當局在去產能方面,幾乎到了黔驢技窮的程度,卻不得不繼續做。原因很簡單,全球六大產能過剩行業煤炭、鋼鐵、水泥、平板玻璃、鋁、造船,其主要基地都在中國,中國鋼鐵傾銷,讓全球貿易戰硝煙瀰漫。2015年,中國的鋼鐵產品在歐盟、美國、日本、加拿大、馬來西亞等多國都被課以反傾銷關稅。不僅如此,中國還因此在入世15周年時未獲美、歐、日等國承認其「市場經濟地位」,特朗普也就此放出狠話,聲言要懲罰中國。無論是出於為銀行的安全考慮,還是為中國與主要經濟體的經貿關係考慮,中國都得將「去產能」放在經濟維穩的菜單裏。

因為壓力過大,北京對去產能不力的省部級高官予以懲罰。過去這類情況基本是調職了事,但最近卻採取更嚴厲的手段,2016年12月,由於江蘇、河北兩省在鋼鐵行業「去產能」不力,中央政府責成兩省政府向國務院作出「深刻檢查」,並給予江蘇省副省長馬秋林行政記過、河北省副省長張傑輝行政警告處分。

很多人並不明白由「政治維穩」轉向「經濟維穩」意味著甚麼。本文概括一下:中國經濟進入維穩階段之後,就不是甚麼短期行為傷及長期健康繁榮的二選一問題,而是必須熬過今天才有明天的問題。經濟維穩的關鍵是貨幣維穩,貨幣維穩的核心是外匯維穩。目前的外匯儲備保衛戰,是中國貨幣維穩的關鍵戰役,只能贏不能輸。去年全球有蒙古、委內瑞拉與印度三個國家先後陷入經濟危機,災難成因雖然不同,但起始點都是貨幣(匯率)失守。有了這些前車之鑑,中國政府目前最大的任務就是不要讓本國陷入委內瑞拉式困境,中國人民則只能期盼政府不要學習印度總理莫迪,通過廢鈔令、沒收黃金與某些不以本人名義購買的住宅來剝奪本國人民的財產。◇

(2017年中國經濟重頭戲(1)於1月17日C2版刊登。)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