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則奮
資深傳媒人和
時事評論員,
現任D100節目主持。

梁振英被迫棄選連任後,梁粉不但不知大禍臨頭,還死心不息,大吹甚麼「人變,路線不變」,企圖借屍還魂,為延續梁振英路線的林鄭月娥鳴鑼開道,造勢競逐下屆特首寶座。要合理化梁振英路線,自然要歌功頌德,大事吹噓689政權執政期間,政策得當,大大改善民生,裨益社會,其中最標榜的就是梁振英自言「重中之重」的土地及房屋政策。

689政權不愧是戈培爾的信徒,以為謊話說上千遍,便可成為真理,加上本港主流傳媒經已全部歸邊,百犬吠聲,同一調子,不知內裏的社會大眾便以為梁振英真的竭盡所能解決本港的房屋問題,即使成效不彰,責任也在反對政府收地的地區勢力和反對派,以至在財政政策上不肯配合政府增撥資源的財政司司長身上。可悲的是,連反對派包括所謂本土派對689政權的謊話和廢話也照單全收,絕少在土地及房屋政策上挑戰官方的論述。究其原因,就是反對派和本土派不做功課,沒有研究,只會被主流傳媒虛假的輿論牽着鼻子走,人云亦云,因而無法感召群眾,更遑論提出強而有力的替代論述了。

運輸及房屋局剛公佈「長遠房屋策略」2016周年進度報告,最新推算2017/18年起,未來10年建屋目標雖然維持在46萬個單位,公私營單位分別為28萬及18萬個,與去年相同,但預料未來10年公營單位的實際供應量只有23.6萬,不足的數量高達4.4萬個單位。運房局局長張炳良將原因歸咎於土地供應不足,企圖把責任完全推到反對政府收地的地區勢力上。

可是,事實勝於雄辯,在橫洲事件上,廣大市民清楚看到,所謂土地供應不足,完全是官商鄉黑勾結的結果。最諷刺的是,啞巴吃黃連的其實是張炳良,因為與地區鄉黑勢力談判的是房屋局,但實際負責規劃土地的卻是梁振英的親信陳茂波掌權的發展局。興建公營房屋土地供應不足,完全是因為負責規劃的陳茂波不肯撥予足夠的土地。最荒謬的是,如果真的是土地供應不足的話,何以去年政府以市場需求不足為由將10年建屋計劃目標由48萬削減至46萬,公私型單位各減1萬,卻不趁機一減私加公,索性將減少1萬的私營單位土地,改作興建公營單位?一個完全違反常識和常理的政策決定,竟然完全沒有受到社會輿論嚴厲質疑和批評,香港如何反智以及主流傳媒怎樣反動,也有就可見一斑了。

要一針見血戮破689政權的謊話和廢話,其實很簡單,因為梁振英從來沒有致力解決香港的住屋問題,他由始至終只是著眼解決香港的置業問題。說穿了,政策目標不是紓解民困,而是繼續向地產霸權輸送利益。現時梁振英唯一可以誇耀的土地政策就是每年可以足夠供應興建2萬個私營單位的土地,但明眼人都可以看到,麵粉足夠供應不等於麵包足夠供應,政府拍賣土地,地產商固然可以不投地,投了地也可以長期不興建房屋,興建了房屋也不會即時全數推出市場售賣,關鍵是政府全無針對措施,任由發展商自把自為,加上金融海嘯後全球實施量化寬鬆政策,資產價格暴升,尤其是大陸資金在人民幣有序貶值下不斷大量湧入香港,地產物業奇貨可居,價格早已脫離普遍港人可負擔水平,假借協助港人置業名義的土地供應政策,根本不是對症下藥,解決不了本港的住屋問題。

要解決住屋問題,必須徹底改變市場的預期,辦法只有一個,就是將私營市場和公營市場徹底分割開來。政府沒有義務資助市民置業,卻有責任解決普羅大眾的居住問題,只要將未來10年興建的住屋單位全部興建租住公屋,甚或先租後買資助房屋,將租金水平定為家庭收入中位數的百分之二十或二十五,市場的理性預期便會完全改變過來。無殼一族尤其是新世代再毋須被迫做樓奴,也可安居樂業,計劃自己的人生。私營市場也不會受到很大衝擊,因為未來十年供應有限,二來作為投資工具,需求來自四方八面。唯一利益受損的只有地產商,但他們也不是全無利可圖,因為既有儲存大量土地,亦可通過收購舊樓發展,只是不能暴利而已。

梁振英會有這樣利民紓困的思維嗎?◇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