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二手樓價走勢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連升四周,最新報144.91,按周再升0.3%。分區指數個別發展,港島及新界西分別回調0.47%及0.8%,九龍及新界東分別上升0.91%及0.01%。其餘領先指數繼續靠穩,大型單位急升1.83%,大型屋苑只微跌0.01%,中小型單位則無變動。中原經紀人指數(CSI)最新報62.72,上升3.28個百分點。

出售陳年貨尾有玄機

CCL連升四周,累計升幅1%,指數已充份反映政府加辣後的市況。新辣招雖然遏迎了投資者入市意欲,但同時間亦令投資者收回放盤,二手供應萎縮四成,供不應求把多個屋苑呎價推向新高。豪宅帶動最近升勢,大型單位指數跟歷史高位只差0.5%,成為最強勢板塊。

市場暫未有大型新盤應市,貨尾盤成為焦點。大角咀某盤,推出百多個貨尾單位,反應熱烈,超額認購60多倍,全數售罄,新辣稅無阻入市氣氛。該盤其實是12年前落成,發展商看通後市有意「嘆慢板」出售,當中有多重啟示。

其一,低息環境令資金成本極低,中型發展商持貨能力甚高,更何況大型發展商,發展商根本不急於散貨。其二,發展商有能力影響實質供應。政府的所謂施工量及落成量絕不等同供應量,後者隨時可延遲超過十年,例子正好反映情況。其三,政府調控措施不斷把需求推向一手,令一手影響力放大,發展商如何部署將左右樓市。如果發展商聯合以擠牙膏式出售,又或針對某些板塊惜售,又或把銷售對策瞄準非港人,就可左右供應及樓價,政府宜早作部署應對。再有,該發展商主席多次大讚梁振英的房屋政策,並指本港樓市處20年來最好時機。現時推出沙士時期貨尾盤,利潤數以倍計,當中玄機,留給讀者細味。

多次調控未對症下藥

上期談到政府樓策失誤導至迷你新盤急增,令現有劏房戶情況更悲涼。置業階梯斷裂,令公屋戶難以向上流。除此之外,調控措施未有對症下藥又令中產向下流。2010年政府推出額外印花稅SSD,旨在打擊投機行為。投機者以短線獲利,借貸比率高,97年樓價暴升明顯投機活動所致,但2010年時負債比率處低水平,樓價上升因供應短缺並非炒賣。數據亦證明,SSD未有阻止投資者入市,亦不見投資單位因SSD期滿而大量釋放。反之,SSD卻阻慢樓市流轉,令供應更少, SSD亦變成阻礙換樓的措施。阻止投機的方法就是大力收緊非用家借貸,而SSD應針對非用家賣買而放鬆用家換樓。

政府見樓價升勢不受控,13年又推雙倍印花稅DSD,但DSD存在嚴重漏洞。樓價4百萬以下DSD是3%,較最高稅階的8.5%少一大截,結果造成多重不良影響。細單位租務回報已較高,DSD給予更大誘因讓投資者轉投4百萬以下單位。以往買一間大單位,變成買兩三間細單位,投資需求倍增。DSD又增加換樓成本,令有些想換大單位的中產卻步,換樓不成細單位供應未能釋放。結果是上車盤價格不斷搶高,情緒恐慌,紛紛爭相購買,造成惡性循環。投資者因SSD及DSD連環影響而更惜售,盤源進一步收窄。數據又證明DSD未能遏止樓價升勢,反而令上車盤消失,中產換樓困難。

辣招令中產加速衰退

及後政府稱為了穩定金融體系收緊按揭。利率低企加上按揭中介出現,按揭利率創歷史新低,供樓基本上不是問題,最大問題是首期。偏偏政府收緊按揭,購買二手樓影響最大,除了要儲蓄大額首期外,買家被逼多付按揭保險。大額樓宇按揭比例更低,連同DSD,中產細屋換大屋難上加難。反之,投資者取用按揭成數較低,競爭減少,造就投資者入市,數據又再證明投資者比例不斷增加。

有見及此政府又再出招,最新的15%投資者印花稅令中產情況更慘。新辣稅令投資者賣出後難再入市,又沒有其它資產對沖通漲,持有物業仍是最佳投資,紛紛封盤,盤源收窄價格不跌反升。多項調控形成下跌的合理期望,準買家不敢入市,轉向租務,租金攀升,沒有一手供應的區份尤甚。

有數個中產朋友向筆者訴苦,指新辣招令議價能力盡歸業主,因上班及子女上學不願搬離現有社區,面對加租無可奈何。換樓流動資金大增,樓價不跌反升,連同收緊按揭,改善住屋環境關卡重重。事實上,政府並沒有解決資金泛濫的根本問題,調控集中於住宅,結果資金轉移至車位及商廈。

車位價急飆,「剛巧」明年政府大幅增加違例泊車罰款製造更多需求,停車場租金將急升。有不少中產擁有車輛作接載子女周末學習及到郊外享受家庭樂,養車將極為奢侈,政府間接逼使中產放棄擁有車輛。

*** *** ***

政府聲稱調控措施已阻止樓價升勢。若果沒有辣招樓價是否更瘋狂?不得而知。但到現時為止,樓價不但直逼歷史高位,準買家更難上車,中產不斷向下流,市場機制被嚴重扭曲,樓市走勢更飄忽難料。唯有寄望下屆政府重新訂立目標,以用家角度思考,整合調控措施,方能治好樓市。◇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