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歐美都試圖阻止中國在「入世」後「入市」——獲得「市場經濟地位」,但雙方因為政治和經濟環境的不同採取了不同的策略。

美國的策略比較直接。美國直言,市場經濟地位不能自動取得,因為《議定書》中的其它反傾銷條款仍然有效。美國商務部在聲明中說:「美國對中國國家主導的經濟中存在的嚴重不平衡仍然感到擔憂,比如在鋼鐵和鋁等產業中廣泛存在的產能過剩,以及許多產業和部門中的國家所有制。」

聲明說,中國還沒有按市場原則進行足夠的改革,因此美國將繼續採用「另外」的辦法來計算傾銷幅度。在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後,這種政策恐怕也不會改變,甚至可能更加激進。特朗普在選戰中曾威脅,要對中國產品徵收45%的關稅,以保護美國國內的工作機會。

歐洲聯盟採取的立場則稍有不同。上個月,歐盟委員會提出一項新的立法倡議,主張撤銷「非市場經濟國家」名單,而採取新的反傾銷手段。這種新的反傾銷手段並不針對中國,而是適用於任何有傾銷嫌疑的國家。

歐洲議會議員弗蘭克.普魯斯特對法新社說:「這樣做可以避免中國進行報復,因為該政策對所有國家一視同仁。」但是,任何關於中國的決定都要經過歐盟28個成員國同意,還要經過歐洲議會通過。

普魯斯特認為,這個新的建議最早也要等到明年夏天才能通過。由30個歐洲製造業行會組成的歐洲企業聯盟(Aegis Europe)說,在世貿組織作出最終裁決之前,「歐盟和世貿組織其它成員國將繼續將中國視為非市場經濟國家」。

北京對此有甚麼「選項」

據美國之音報道,入世15周年到來之際,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面臨著諸多挑戰:它正在經歷25年來最慢的經濟增速。康奈爾大學工業與勞動關係學院的副教授埃里.弗里德曼說,如果在英國脫歐和特朗普當選後,西方轉向貿易保護主義,可能會給中國的出口帶來麻煩,而出口是中國經濟的支柱。

報道說「入市」受阻的中國有可能「摸著石頭過河」。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中國和亞洲中心副主任伊森.克青寧.弗羅德說,中國不太可能入世15周年之後馬上起訴自己的貿易夥伴、全力爭取市場經濟認證。他說,中國可能通過給外國產品徵反補貼關稅、對來華外企徵稅等方法來慢慢報復。

克青寧.弗羅德說:「我認為這不太可能演變成世界大戰,特別是美國政府剛剛換屆,這不是製造麻煩的時候。」

華盛頓智囊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杜大偉也同意這一觀點。他說,中國可能就市場經濟地位向WTO提起訴訟,但應該會等到特朗普政府推出貿易政策之後再說。

杜大偉說:「市場經濟地位的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而特朗普在競選中談到的一些政策,比如給中國的商品徵45%的關稅,則重要得多。中國應該小心應對。」◇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