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一篇發表於《社會科學與醫學》(Social Science & Medicine)期刊的研究結果顯示,有情緒困擾的青少年,也就是經常感到緊張或憂鬱的青少年,在成年早期有較高的失業率。

青少年失業問題刻不容緩

此項研究檢視超過7千位出生於1980~1984年的美國成人,在12年期間的就業模式。研究結果發現,其中在16~20歲時有情緒困擾者,不但日後約有32%的人失業,而且約有26%的人在成年早期出現失業或離開工作的狀況;這些在青少年時期有情緒困擾者即使與沒有情緒困擾的手足比較,仍呈現相同情形。

此外,研究中也發現,在2007~2009年世界經濟大衰退之後的幾年之間,心理困擾對於工作前景所產生的不利影響有增加的情形,還有這些具有情緒困擾問題者,其失業的情形明顯上升。這個發現顯示,即使來自於相同背景,無論社會經濟背景如何,青少年時期的情緒問題無疑是影響未來失業的重要危險因子。

情緒困擾涵蓋的範圍

心禾診所兒童青少年心智科主治醫生林亮吟表示,兒童、青少年情緒困擾涵蓋的範圍包括:憂鬱、焦慮、恐懼、恐慌、強迫、浮躁、易怒、衝動、違規行為、飲食困擾,以及發展疾患或精神疾病所導致相關情緒或行為問題。由於造成兒童、青少年情緒困擾的原因迥異,都需要進一步了解其生長與發展的軌跡,才能做後續的治療。

培養韌性 預防情緒行為問題

林亮吟說明,如果兒童、青少年出現上述的情緒困擾,有一定比例會反覆復發或長期慢性化,這種持續嚴重的情緒行為困擾會影響其發展、學習與人際社會適應功能;如果問題延續至成人階段仍沒有改善,對於其工作的適應與人際關係都會造成影響。因此建議要增加兒童、青少年心理保護因子,即培養其韌性(resilience)以預防情緒行為問題,例如:情緒調節的能力、壓力的耐受度、憤怒與挫折的處理、適應彈性調整的能力等。

重視心理健康 減少後續問題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從上述研究得知有情緒困擾的青少年,在成年早期容易出現失業或離職的狀況,這也會直接造成個人或家庭日後的經濟負擔,因此呼籲政府相關單位能夠重視青少年時期的心理健康,以減少情緒困擾所引起的問題。另外,在職場中應設有相關組織,提供員工職場初期的心理適應協助,也能避免人才的流失。

即時辨識 立即詢求協助

葉雅馨提醒,為了減緩青少年對未來的不確定感,經常在青少年周邊的人,特別是父母親與師長,一定要能夠即時辨識青少年的行為狀態是叛逆或憂鬱,才能給予適當協助。通常叛逆的青少年會表現出唱反調、耍酷、自以為是,或是不理人的行徑,而憂鬱的青少年則是伴隨著吃不下、睡不好、體重突然上升或下降、對本來有興趣的事物失去興趣、成績出現明顯地落差、時常無原因請假,以及經常性的負面情緒,甚至出現自我傷害的行為,如果有出現這些現象一定要立即尋求專業心理人士的協助。◇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