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逐第53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香港雨傘運動紀念電影《亂世備忘》雖未獲獎,但大陸媒體對該影片在頒獎禮上的完全封鎖,反倒凸顯了電影的獨特與重要,越封鎖,越引起人們的好奇。這是一部原汁原味的傘運紀錄片,沒有華麗的特效,沒有浮誇的後期製作,年輕導演用鏡頭講述歷史,紀錄2014年香港年輕人的那一場為了公義的抗爭。

電影簡介

兩年後的中環、金鐘、銅鑼灣、旺角……依舊秩序井然,人們自若地逛街、工作、飲茶,好像甚麼事情都未發生過;是否還記得2014年的這些地方,持續79天,數萬人佔領街道,以公民抗命的方式爭取民主普選?排頭行的學生以身體阻擋警察驅趕,有人擔當義工處理物資分配、搭建帳篷;有人以教育方式參與,開辦補習教室;有人向外媒解釋狀況……從充滿希望開始,到壯志未酬和平落幕結束,香港人暫未爭取到民主寸進,但這段可貴的歷史將被銘記。

29歲的年輕導演陳梓恆,以20段影像備忘,記錄下那些在雨傘運動中默默無聞的年青人的心路歷程。

金鐘傘運現場。白天「罷課不罷學」的學生在這裏溫習功課,午飯時白領在這裏吃飯;晚上最熱鬧,大家聚在一起做功課或集會。
金鐘傘運現場。白天「罷課不罷學」的學生在這裏溫習功課,午飯時白領在這裏吃飯;晚上最熱鬧,大家聚在一起做功課或集會。

「戲」說新語

街頭上,《亂世備忘》沒有海報,沒有宣傳片;放映上,劇場申請困難,場次極少,放映低調;入圍金馬獎,頒獎儀式上,即使沒有獲獎亦

金鐘傘運一角。
金鐘傘運一角。

遭受陸媒的全線封鎖……。就是在這樣的夾縫中,《亂世備忘》能夠爭取到的電影放映場次幾乎場場爆滿,並在影片結束後贏得觀眾的掌聲。映後的掌聲與主流市場對影片的低調處理的反差,不由讓人想起影片中的開頭,第一個鏡頭是2014年10月1日,中環,燦爛的煙花在夜空綻放,人頭攢動,看似和平歡樂;第二個鏡頭是2014年9月28日,中環,警察對人群施放催淚彈,依舊是人頭攢動,手無寸鐵的年青人悲憤欲絕。

戲裏戲外,像極了今日的香港。主流媒體和機構「選擇性失憶」,逼迫下一代遺忘歷史。《亂世備忘》亦以此為名,希望透過鏡頭書寫備忘錄,讓後人銘記。2014年的秋天,有79日的特殊回憶,記錄這個黑白顛倒的亂世下,年青一代人崇尚的「守望相助,同舟共濟」的獅子山精神。

最真實的備忘錄

喜歡視覺大餐並對電影劇情有所期待的觀眾也許會對這部紀錄片感到失望,但這部影片的動人之處並不在於它技術的精湛,而在於它的誠懇與真實。

導演不是高高在上的「指揮者」,而是不折不扣的「參與者」,觀眾隨著他的鏡頭,共同經歷、共同品嚐雨傘運動這段日子的酸甜苦辣。

中共一度想「妖魔化」雨傘運動,通過各類媒體的渲染讓人以為這是一場香港人的「暴亂」。然而陳梓恆導演鏡頭下的「傘運」正是這個政權恐懼的,以致不擇手段對其進行封殺,因為這部紀錄片太冷靜、太真實,為觀眾提供一個理性的平台去思考、評價這一場公民抗爭運動。

中共想「妖魔化」傘運,通過各類媒體的渲染讓人以為這是一場香港人的「暴亂」。事實是香港人只是和平理性地在追求民主公義。
中共想「妖魔化」傘運,通過各類媒體的渲染讓人以為這是一場香港人的「暴亂」。事實是香港人只是和平理性地在追求民主公義。

媒體總是喜歡關注衝在最前線的青年的言論,而陳梓恆恰恰相反,他用鏡頭去捕捉「傘運」的大後方。從互不相識到情同兄妹,這些熱心腸的年青人自發組建物資後援隊,搭建防雨帳篷,派發退熱貼、防潮墊、水,自發維持秩序;為學生們搭起街頭教室,倡導「罷課不罷學」,發揮各自專長,自願擔當起「小老師」的角色,為有需要的學生們義務補習。這群默默服務大家的青年人,許多是利用自己的放工時間、放學時間來參與。他們風餐露宿,白天依舊要返工、上課、考試。而面對突如其來的暴力和各類流言,他們也會害怕,也心存擔憂,但是始終堅信「公義自在人心」。心中那團小小的火焰,正是溫暖彼此、讓這場運動堅持下去的重要因素。

他們在堅持甚麼

人們對雨傘運動評價不一,甚至是港大法律系的教授都發信勸阻他的學生隱忍,不要再發聲。

影片中最動人的是港大法律系女生Rachel回覆教授的一封電郵,這封郵件道出了青年們參與這場雨傘運動的主因──「正因為香港的未來屬於我們,所以我們才不忍心看著它沉淪。我們不希望回首的時候,香港已經變得滿目瘡痍。」

她在電郵中舉了十分現實的例子,她看到周邊的粥麵店、文具店、麵包店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連鎖商店、金飾珠寶店和大型購物商場,香港樓價飆升,許多人默默耕耘一世,買不到一個安樂窩。她提到了一個詞來形容現今的香港──「勢利」。

讓Rachel感動的一幕是,她與素不相識的青年們在公民廣場坐下,一邊聊天一邊分享市民送來的乾糧和飲料,那一張張疲憊卻堅強的面孔,令她看到了老一輩人口中的「守望相助,同舟共濟」的獅子山精神。

在這個不安分和冷漠的時代,我們需要放下戒備,彼此取暖。

青年們走上街頭,是因為他們還關心這個地區,想守護這最後的自由。

* * *  * * *

 

在完成《亂世備忘》的剪輯後,導演自述:「對於拍攝,好像負上了一些使命感和責任感,我要將我了解的部份展示給其他人看。」也許,這就是《亂世備忘》存在的意義。銘記,2014年秋,香港年青人的信念與付出。◇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