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二手樓價走勢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最新報144.09,按周飆升1.81%。分區指數全線報升,港島、九龍、新界東及新界西指數分別上升0.75%、2.09%、2.68%及1.98%。其餘領先指數亦全線上揚,大型單位、中小型單位及大型屋苑指數分別上升2.56%、1.65%及1.79%。中原經紀人指數(CSI) 最新報80.09,短期樓價趨向上升。

調控樓市全靠外圍

小幅調整一周後,CCL又再急升近2%,整體二手樓價距離去年9月歷史高位只差少於2%,新界東跑贏大市,距高位只有1.1%,大型單位緊隨其後只差1.3%。八大指數又再全線上升,4個月以來第6次,確認升勢遍及所有板塊。自7月初以來,樓市基本面沒有太大改變,未來3、4年私樓供應量維持9.3萬伙,美國醞釀大選後加息,大市無特別利好消息。

樓價急速乾升有多重原因。其一,先前的調整由金融市場下跌而非供應增加帶動。金融市場回穩,樓市跟隨修正。其二,人民幣加速貶值,北水避險資金不斷湧港搶購資產。大陸客佔比不斷攀升,稅務回贈需求集中於新盤。發展商亦越見給予此類投資者優先考慮,據報某新盤有大陸資金一口氣連購17伙。由於二手成交量低,受新盤氣氛帶動上升。其三,政府推地欠缺策略,連環推出罕有地皮,投地價屢創新高,為熾熱樓市加添柴薪。

另外,值得留意的是大陸客佔本港近半壽險市場。上周大陸收緊政策,只容許使用銀聯卡購買非儲蓄保險,大陸資金失卻疏通渠道,但根本貨幣貶值引發資金外流的問題未解,逼使資金走進其它資產類別,包括房地產。現屆政府任期只剩下數個月,樓市已基本上不在香港政府控制範圍之內,一切盡看大陸及外圍市場。

不適切居所應運而生

樓價高踞不下,深入影響各範疇,新盤供應模式開始改變,劏房應運而生。先由14年底大埔「嵐山」揭開序幕,以177呎「孝子房」令全城譁然。之後新式劏房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面積更且每況愈下。北角「尚譽」163呎卻叫價460多萬,屯門井財街項目某些單位低見140呎。近日,跑馬地奕蔭街項目獲屋宇署批准,未計廚房及廁所室內實用面積只有61呎,較很多國家的囚室最低面積要求還要低,預計單位開售時實用面積只得130呎左右,勢將打破新盤實呎新低紀錄。

除了越劏越細外,開積亦越見離奇。某何文田新盤單位廁所細至如廁時不能關門,洗手盆不在洗手間,開放式空間呈窄長形,牆壁之間少於一個成年人橫向伸出雙手的距離,工作平台佔實用面積近半。尖沙咀某盤淋浴間與廁所一體化,設計上回到60年代的公屋。

眾所周知,香港的所謂實用面積還包括窗台嵌入組件、工作平台及露台的最外圍、部份牆壁厚度等,內籠面積只是實用面積的六、七成,實用面積是否真正實用見仁見智。有指世界各大城市的開放式小型單位(Studio Flat)亦大行其道,例如日本東京就有不少不足2百呎的開放式住宅。但實情是外國絕大部份開放式單位設有合理的收納空間,間隔四正,實呎均真。相比下,那些衣櫃也不知放在哪裏,索價數百萬的新劏房,香港已全面走向極端。

一手劏房影響深遠

劏房湧現有多重原因。港政各項措施未能阻止樓價上升,調控未有對症下藥,以至樓價遠超負擔能力,被逼壓縮住屋空間遷就。發展商十足誘因開發劏房,銀碼細不愁買不出,呎價比兩三房叫得更高、利潤更可觀,市民求上車只看銀碼而非看呎價。單位越多有助用盡豁免面積,又可配合政府以量為策,何樂而不為。政府以量為策,見縫插針,不少地皮面積極細,只可以作單幢式發展,間接鼓勵發展商以劏房開積,又可索取天價管理費。政府樂於見到劏房,若不建劏房,何來私人樓宇供應超標的「政積」?

新劏房供應增多絕非社會福祉。其一,私樓面積大縮水,政府大條道理把情況解讀成社會需求,以公平原則作藉口,大刀闊斧把公屋單位面積全面劏細。最近的綠置居就有申請者批評面積較現行單位縮水。未來房署勢必變本加厲,務求追回公屋供應缺口。

其二,房署批准囚室單位,間接把非法劏房設計合理化,現行劏房業主勢必變本加厲,向更不合理的面積進發,劏房呎租亦會向上調,劏房住戶情況將會更悲涼。

其三,樓市趨向兩極化,由於利潤驅使,發展商大建劏房之餘卻把最高幾層單位建成豪宅,同一座大廈有階層差距極大的人士出入,磨擦機會增多。長此下去,適合有子女家庭的兩三房單位供應逐步短缺,拉高同類物業二手價。

政府有必要帶頭把一手劏房極端壓縮空間的現象扭轉,加大力度調控,把樓價壓至合理水平,為適切居所訂立最低要求,否則樓市將陷惡性循環,問題亦將更加複雜難解。◇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