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傑青在沙士期間平價購入將軍澳中心一單位。(Baycrest/維基百科)
女傑青在沙士期間平價購入將軍澳中心一單位。(Baycrest/維基百科)

反映二手樓價走勢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連升兩周,最新報141.77,按周再升0.52%。分區指數除九龍區回調1.4%外,港島、新界東及新界西分別再升1.44%、1.58%及 2.11%。其餘領先指數變動不足1%。大型單位指數跌0.28%,中小型單位指數及大型屋苑指數則分別上升0.68%及0.65%。中原經紀人指數(CSI)最新報81.49。

靠廣告無法說服市民

CCL連升兩周,7月初至今已累升一成,距歷史高位只差3.5%,新界東相差更只有3.2%,跑贏其它區份;部份大型屋苑如沙田第一城及嘉湖山莊成交價基本上已破頂。美國11月於大選後加息呼聲甚高,但本港銀行為了搶按揭生意,估價極為進取,抵消可能加息的負面影響。經紀人指數仍處擴張水平,預計二手樓價反覆上升,業界普遍認為年底前將挑戰歷史高位。

樓價急升,有調查報告指買樓信心指數急挫至57%,按季大跌14%,離基準線100相距甚遠。市民沒有信心置業,樓價遠超負擔能力只是原因之一。現屆政府以調控樓市為重中之重,除了增加供應外,還收緊按揭,實施雙辣招,但亦無法壓抑升勢。某基金會發表《土地房屋研究報告》 直指未來發展需9千公頃土地, 擔心供應很快出現斷層。上期本欄提到政府無法利用推地策略調控樓市,是間接證明政府彈藥有限。置業信心問題源自大眾看不到樓價何時才回到合理水平。雖然政府不斷賣廣告吹噓其施政報告成果,甚麼土地發展已涵蓋至2030年,甚麼私人樓宇供應超標云云。奈何廣告歸廣告,說服市民還須看實際情況,樓價走勢正是向政府樓策投下的不信任票。現屆政府任期只剩數月,來屆政府有必要重新確立及推銷樓市願景,加大力度開發土地,不要作無謂的吹噓。

有樓有舖才算傑出?

今年十大傑出青年選舉在爭議中完結,最終只有5名得獎者,屬有史以來最少。其中一位女傑青的出位言論引起社會熱烈討論。該得獎者大談金錢價值觀及買樓方程式,如何經營傳銷賺錢,如何比其他人付出4倍的努力完成買樓夢及兩年間全數清還按揭,現在有樓有舖給予她自由參與社會公益活動云云。

本來努力賺錢買樓屬勵志故事,但傳媒及網上評論大部份屬於負面,不但揭發她生活與言論不符,樓價亦報大數,又批評沙士時買樓有賺不值得炫耀等等。傑出青年獎旨在表揚對社會有重大貢獻及影響的人,應將重點放在理想、正確價值觀及如何為社會作出改變,大談如何成功買樓,實在失卻主題。主辦方實有必要反思,如何挽回該獎的公信力。

從另一角度看,買樓成為傑青演說焦點,可見高樓價問題正影響各階層。住屋本應是基本需求,在香港卻變作遙遠的夢想,莫非只有傑出人士才有機會置業?反過來說,社會風氣趨向認同有樓有舖才算傑出人士,長此下去社會將變成怎樣?

已故財經名人曹仁超直接批評政府樓策失誤,呼籲年青人不要把夢想放在置業上。按照馬斯洛需求金字塔理論,安居只屬下層需求,大部份人只有下層需求滿足後才可發揮上層需求,包括自我潛能的全面發揮。古語有云:「安其居而樂其業」,安居先行。香港政府必須認清管治樓市的方向,不能以個人成功的例子來掩蓋樓價極度超越負擔能力的事實。

準備買樓有方程式

傑青買樓故事亦有多點值得思考。其一,利用兩年清還按揭,除了證明手頭現金極多之外,並不代表善於理財。現時銀行競爭激烈,按息處歷史低位,市面上不難找到較按息高且相對安全的投資,例如短期儲蓄人壽保險提供3厘或以上的保證利率,考慮流動性、信貸風險及額外回報後仍然可取。充足的流動資金亦可捕捉短線投資機遇。樓宇乃可安全槓桿的資產,維持信貸額度及定時供款亦有利信貸紀錄。

其二,買樓要看準時機。沙士時發展商求售,買家可與發展商議價,7百多呎太古城單位不用三百萬,新宅提供九成或以上按揭比比皆是,十多萬便可上到車。但為何很多人亦沒有置業?因為不少人被傳媒的短線報道帶動情緒,忽略長線深入分析。筆者無意吹噓任何成就,但在下就是03年人人帶著口罩時買樓。沙士往矣,現時樓價高企,但並不代表沒有時機買樓,還看閣下能否把握中期跌浪找到低於市價的「筍盤」,機會只留給充份準備的人。

其三是開源。筆者對該傑青的開源方式不作評論,但肯定其回報與努力的正比關係,值得借鑒。當閣下用手機時,有多少時間是看為自己知識增值的資訊?若未能直接開源,就應主動節流。一杯咖啡,一次旅行、一個電子產品、一件衣履,今時今日的資訊世界,消費前只要花點工夫,不難找到更便宜但幾乎效益相同的代替品。全球低息環境下任何大城市買樓都不容易,必須作出適度取捨。◇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