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市場預期12月加息機會濃厚,但同時預期美國明年經濟陷入衰退的機率和聲浪越來越高之際,美聯儲主席耶倫(Janet Yellen)14日首次提出美國需要運行「高壓(high pressure)經濟」之說,以化解金融危機後所造成產出下滑和勞工被閒置,最終或導致經濟出現永久疤痕的風險。

「高壓經濟」用白話講就是上調通脹目標(例如將上限由2%調高至3%),允許總合需求持續增長和勞動市場進一步緊俏,以刺激經濟進一步復甦的央行政策指導方針。換言之,耶倫雖沒說12月要不要加息,但卻透露出希望市場對加息看法不要過度期待的弦外之音。

耶倫這次的談話很重要,因它可替美聯儲9月沒有「按照數據做決策」(data dependent)而加息做辯護,也替年初央行官員大談今年將4次加息,但最後可能僅有1次加息的「虎頭蛇尾」做解套,此舉或有助於洗刷美聯儲被外界詬病「言行不一」的污名。

此外,「高壓經濟」之說也隱藏了美國經濟增長趨勢不妙的暗示。誠如新債王岡拉克(Jeffrey Gundlach)的解讀:耶倫沒有提到12月加息的事情,反而擔心經濟增長的趨勢。他說,亞特蘭大聯儲局預測美國第三季GDP的增幅已腰斬至1.9%,由於上半年僅增長1.1%,全年可能僅增長1.5%,經濟增長的動能正弱化中。

耶倫在14日進一步解釋,「持續增加的商業銷售可鼓勵資本支出增加,進而提高整體經濟的產能,此外活潑的勞動市場也可能吸引更多人求職和轉職,進而促進就業市場的效率和更高的生產力。」她補充說,「金融危機後的經驗顯示,總合需求的變動對於潛在產出的影響效果,比總合供給更大且更深遠。」

在面對歷次衰退以來最微弱復甦的經濟現實中,耶倫的這番「高壓經濟」之說,雖不及前主席格林斯潘在納斯達克飆漲的1997年提出「非理性榮景」一詞來暗指科技泡沫的那麼經典,但卻與柏南克在金融風暴後推出量化寬鬆(QE)政策一樣,都具有決定未來央行政策走向的劃時代意義。

「高壓經濟」之說是否就此平息美聯儲內部鷹派呼應加息的浪潮?或許將引發許多學術論戰,其結果可能需要一段時間驗證,但期貨市場已率先反應:12月加息的機率由70%降為64.8%,如果該機率降到50甚至30以下,則顯示市場認同耶倫這次貨幣政策基調轉換的關鍵談話。◇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