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義到達安陽後,滯留四十六天不走,企圖坐觀秦、趙相鬥,以收漁翁之利。沒有援軍,趙國肯定不敵章邯。如果章邯解決了趙國,下一個目標就是新敗的楚國。當時安陽天寒大雨,楚軍缺糧,士卒凍餓,拖延下去,必出大變。項羽多次進諫北上救趙,都被宋義拒絕,且下令軍中不聽命令者斬。項羽萬般無奈,殺了宋義,自任代理上將軍。楚懷王鞭長莫及,只得認可。

及至巨鹿,楚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包圍秦軍,全軍無不以一當十,項羽身先士卒奮勇廝殺,「又羽呼聲動天地」(《前漢記》),楚軍越戰越勇,打得秦軍膽顫心驚,終使楚軍九戰九捷。秦將蘇角陣亡,王離被俘,涉間不願投降自焚而死。旁邊的諸侯援軍看得目瞪口呆,直到秦軍敗退,才敢衝出營寨助戰,解了巨鹿之圍。

在項羽的步步緊逼之下,章邯節節敗退,最終於秦二世三年七月,在殷墟率部眾二十萬投降項羽。秦軍主力遂告覆滅,曾經滅六國擊敗匈奴的雄師就這樣灰飛煙滅了。

戰爭結束後,項羽召見諸侯將領。眾將膝行而前,莫敢仰視。趙王亦前來拜見,跪拜項羽搭救之恩。項羽被擁立為「諸侯上將軍」,為各路諸侯軍隊的統帥。

項羽向天下人展示了一代英豪的不世雄才。其橫空出世令當時所有的沙場武將黯然失色,也為中國歷史寫下了一段不朽的神話。

三、劉邦入關

項羽解決了秦軍的主力,當上了「諸侯上將軍」,但率先攻下秦國都城咸陽的卻不是他,而是劉邦。

評論曰:劉邦,沛郡豐邑中陽里人,出身平民,四十八歲時起兵於沛縣,人稱沛公。他年輕時整日遊手好閒,不務正業,身邊有一幫狐朋狗友,加上出手大方、善於籠絡,因而頗有人緣;後來當了泗水亭長。

劉邦不喜歡讀書,骨子裏看不起讀書人。史書記載,有冠儒的書生前來求見,劉邦取下他的帽子,往裏撒尿,常常與人破口大罵。比如當年酈食其前來求見,門人說是讀書人,劉邦不見,最後酈食其自稱是高陽酒徒,劉邦連忙請他進去,和他相見甚歡。他擅長的是玩弄權謀,工於心計,見風使舵,懂得如何控制比自己有能力的下屬,因此手下有不少能人賢士;竊取別人的果實也有過人之處。

劉邦在項羽正面與秦軍激烈交戰之時,繞開了最危險的戰場,率兵突入關中。當時趙高已弒秦二世,去秦帝號,隨後子嬰殺趙高,只稱秦王。劉邦進攻咸陽,子嬰無力抵抗,於是素車白馬,降幟道旁,親自捧著皇帝的玉璽符節向劉邦投降,秦朝至此滅亡。

劉邦進了咸陽城,看到咸陽宮的宏偉壯麗,還有皇帝專用的帷帳、車馬、重寶和婦女,目瞪口呆,愛不釋手,全然忘記了外面紛亂的局勢和虎視眈眈的對手們,打算止宮休舍,住進皇宮。樊噲和張良等輪番苦勸,終於說動劉邦封閉皇宮和府庫,率軍到灞上駐紮,並按蕭何的建議宣佈約法三章,即殺人者死、傷人及偷盜抵罪,同時廢除秦律,其它方面則一切如常。「秦人大喜,爭持牛羊酒食獻饗軍士。」(《史記‧高祖本紀》)

項羽在正面作戰,出生入死,但勝利的最大果實卻被劉邦輕取,氣憤不過,因此巨鹿大戰之後,立即率領四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向關中殺來,駐紮在咸陽城外的鴻門。謀士范增進言說劉邦在關東時貪財好色,這次不取財物、不戀美女,看來其志不小,應趁早剷除。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也派人送信證實了劉邦的稱王之心。項羽隨即下令次日一早發起攻勢。

劉邦的全部兵力只有十萬,戰鬥力遠不及楚軍。如果兩軍對壘,結果不打自明。項羽的叔叔項伯為報答張良的救命之恩,連夜騎馬到灞上向張良透露了消息。張良不願獨自逃生,立刻告知劉邦。劉邦聽了大驚失色,頓時手足無措,在如此懸殊的力量對比之下,除了示弱求饒別無良策。於是劉邦和張良簡單商議後,立即請項伯進軍帳,敬酒寒暄,極力籠絡,又把自己的女兒許給了項伯的兒子,結成兒女親家。彼此相談甚歡之際,劉邦趁機表白說自己並沒有稱王的野心,自己進入關中所做的一切都是為項羽入關做準備。項伯答應在項羽面前替劉邦說情,並囑咐劉邦第二天親自去拜謝項羽。

項羽重兵在握,傲視天下,本來就不把劉邦放在眼裏,加上項伯巧舌如簧,三言兩語就被說動了,放棄了進攻灞上的計劃。

第二天,劉邦帶著張良和大將樊噲親自到鴻門,表明自己只是看守咸陽,等項羽來稱王。項羽相信了劉邦,設宴招待劉邦。被項羽尊稱為「亞父」的范增則始終認為劉邦是心頭大患,堅持要項羽在宴會上斬草除根,殺掉劉邦,以絕後患。這場殺機四伏的宴會就是史上有名的「鴻門宴」。

宴會上,范增坐在項羽旁邊,幾次暗示項羽動手殺劉邦,可是項羽卻假裝沒看見。范增讓大將項莊到酒桌前舞劍助興,想藉機刺殺劉邦。項伯趕緊也拔劍陪舞,用身體擋著劉邦,項莊無法下手。張良見情況緊急,趕緊出去召喚樊噲。樊噲早年以殺狗為生,是劉邦麾下最勇猛之人。他聽說劉邦有難,手持盾牌和利劍,直接闖入軍帳。守衛士兵想攔住他,樊噲用盾牌一推,衛兵跌倒在地。樊噲揭開帷幕,瞪眼看著項羽,頭髮上指,目眥盡裂,斥責項羽說:「劉邦攻下咸陽,沒有佔地稱王,卻回到灞上,等著大王你來。這樣有功的人,不僅沒有得到封賞,你還聽信小人的話,想殺自己兄弟!」項羽聽了,心中慚愧。劉邦乘機假裝上廁所,帶著隨從跑回灞上軍營中。謀士范增見項羽優柔寡斷放跑了劉邦,氣憤又絕望,嘆道:「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出《史記‧項羽本紀》。譯文:「唉!這小子真的不能跟他共謀大事。將來奪得項王天下的人,一定就是沛公!我們這些人都要成為他的俘虜了!」)

劉邦回到軍中後立刻處死了曹無傷。「鴻門宴」後來就成了「不懷好意的宴會」的代名詞。由此發展出來的成語還有「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四、棄楚投漢

評論曰:鴻門宴之後,項羽率領諸侯進入咸陽。秦王子嬰雖然是敗國之君,仍是王的身份,項羽不僅沒有給他應有的禮遇,反而殺了子嬰和所有秦國的王族、宗室和大臣,又一把大火燒了咸陽宮和秦始皇陵,大火三月不滅。這場大火造成了對中國文化的巨大破壞,使秦始皇統一天下後辛苦建立起來的所有檔案和先秦以來眾多的文化典籍毀於一旦。秦以前華夏文明數千年的紀錄幾乎都被付之一炬。

項羽另一個巨大的失誤是要把已經統一了的中國重新倒退到諸侯割據的局面。當時很多有識之士勸諫他定都咸陽稱帝,因為關中阻山帶河,易守難攻,土地肥沃,富饒一方,是建都稱霸的理想地點。但項羽一意東歸,他的想法是:「富貴不歸鄉,如錦衣夜行。」最終執意分封天下,把秦朝的中央集權、管理制度完全廢棄,立了十八個諸侯王,他自己為楚霸王,權同皇帝。霸,古通「伯」,伯、仲、叔、季之「伯」,意為王中的老大,眾王之王。至此,項羽的輝煌達到頂峰。

評論曰:韓信作為貼身衛士,多次給項羽出謀劃策,但項羽頗為自負,自認天下無敵手,根本不把一個小衛士的建議放在眼裏。火燒咸陽和分封天下兩件事充份展示了他是個目光短淺、意氣用事之人,韓信意識到跟隨項羽無法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於是他把十八個諸侯一一分析,最後目光停留在漢中王劉邦身上。◇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