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是個美好的時代,看水滸,一個殘疾人,靠賣燒餅,還是沒自己鋪面的那種低級小販。能有自己的房子,能養活不工作的漂亮老婆。」看完《水滸傳》,一位朋友發出如此感歎。

而另一段相關微博——「朋友讀《水滸傳》,最大的發現是武大郎的住宅。武大家住陽谷縣紫石街,臨街樓房,至少兩層,居住面積該在200平米以上,沒聽說有按揭。就算是租的,也相當可以了。一位沿街賣燒餅的小販,居住條件如此之好,靠得是甚麼?」的數萬條轉發,又把當今中國人對武大郎的羨慕推向了高潮。

武大郎為何值得羨慕?這位清河縣人士,武松的哥哥、潘金蓮的丈夫、西門慶的情敵、著名點心師,身殘志堅的好青年、大宋五一勞動獎獲得者——武大郎先生在宋朝到底過得怎樣?事實是,一個殘疾人的個體戶,就靠每天賣點燒餅,都能住上單門獨院的複式小樓,尤其令人羨慕的是,還可以養一個不要上班,還非常漂亮的老婆。尤其是在當今要找個老婆沒有樓你就只有當光棍,何況還是像潘金蓮一樣漂亮的老婆。除此之外,老婆還是全職太太,這些和21世紀火箭時代的中國白領相比,幸福指數高好多。

別看人家武大郎矮矬矮矬、其貌不揚,可人家的住宅條件比現代的大多數人好多了。首先,武大郎家的客廳相當寬敞,後面還有工作室(武大郎做燒餅的地方)。後來潘金蓮看上了武松,想著法子把他弄到自家住,還收拾出一間睡房。就那間睡房,起碼也有200平方呎。而且這棟小樓,和其他人家連在一起,通俗說,那叫連體別墅。更厲害的是,人家這小樓還臨街,一樓完全可以作為店舖使用——是典型的商住兩用,商業價值很高,王婆不就是利用一樓做生意嗎。

這樁小洋樓佔地面積至少有2千平方呎,按容積率1來算,建築面積也有2千平方呎,何況人家還有一個小院子,那年代應該沒有按揭貸款一說,可以確定是全款付清的,要是出租的話,租金絕對可觀!看來,傳說中積貧積弱的宋朝社會應該是很富裕,社會保障體系也搞得不錯,樓價不是很高,窮人也買得起樓。有了如此高檔的住宅,要是在今天,哪個姑娘不哭著嚷著猛撲上去?即使對方是個矮子,也會越看越高大。要不是武大賣餅將老婆養得白白嫩嫩,一竹竿打了西門大官人,禍起蕭牆。武大的後半生還是應該很幸福的。

文學作品總是會折射某些社會現實,但千年之後的民眾會反應如此強烈,可能是太羨慕武大郎的「幸福生活」了,其中的焦慮與窘迫可見一斑。人們羨慕武大郎的背後,更多的是羨慕宋朝普通人幸福和安定的生活,羨慕武大郎所生活的那個時代。宋朝是一個非常富裕的社會,這一點似乎沒有甚麼爭議,《清明上河圖》所描繪的北宋城市的繁華,搬到現代社會也不落後。

不僅如此,宋代官方對貧困人口和弱勢群體的社會福利保障主要表現在,醫療救濟、養老救濟、喪葬救濟等等。元符元年(1098年),宋朝官方頒佈居養法,規定對鰥寡老人、殘疾人生活不能自理的,月給米豆、病者藥之、死者葬之,一切免費。並且設立不同社會福利保障機構,如居養院,收容乞丐之處;安濟坊,有疾治病之所;漏澤園,死後安葬之地。死後,官方還負責聘請僧人為死者超度亡靈。每年所需費用約五百萬貫左右,全由中央財政承擔。值得一提的是,北宋末年的權臣蔡京對此有很大貢獻,當時他下令各州縣設置居養院、安濟坊,由中央財政撥款,面向全社會開放,進一步完善了社會保障制度。

宋朝不僅窮人有保障,同時也是一個文人輩出和文人幸福的時代。君不見廟堂之上,君臣爭論不已;江湖之中,書生指點江山。試問哪朝哪代,文人有這等身份和地位?朝堂之上,包拯吐沫橫飛,仁宗皇帝不得不以絹拭臉,而老包包拯卻只當不見,仍然在慷慨陳詞;江湖之上,范仲淹妙筆生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有宋一代,是中國知識份子活得最滋潤的時期。也是中國知識份子政治上有理想、文化上有創新、道德上有追求、生活上有保障的社會。

與宋朝人生活相對應的是,一位現代「北漂」網友在日記中所記載的生活,他說他在北京,至少是十餘年來,沒有去過一次劇院、沒有看過一場電影、沒有聽過一場音樂會、沒有遊過一次公園……是沒有錢嗎?不是。是沒有時間嗎?但也不全是。主要的原因是:沒有心情!頭上頂著新的「三座大山」、身旁發生著一件又一件「下崗」、「拆遷」的事情……你說,我有心情買一張票,坐到輝煌的大廳裏,去聽高雅的交響樂嗎?

兩廂一對比,一種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所以,請允許我向武大郎先生致以深沉的敬意。假如我生活在他的時代,我一定會為他撰寫一篇長長的唁文,並親自在追悼會上朗誦。除了向這位身殘志堅的「勞動模範」表達敬意。還要告訴他不要覺得命苦,一千多年過後還有很多人如此羨慕他!◇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