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同窗情契合

化蝶離世心甘願

少年不知艾滋味

及至知曉已成年

人的感情隨著年齡,由簡單逐漸地變得複雜,而人的愛情,也隨著年紀從懵懂無知,而變得可以驚心動魄地觸動心頭。

所以年少時認為是不可思議的荒謬情感,到了年長的時候,才體會出甚麼是春蠶到死絲方盡,又是甚麼能夠教人生死相許,終不悔。

在我少年的時候,約莫12、13歲,凌波和樂蒂主演的《梁山伯與祝英台》,轟動台、港兩地。

那時黃梅調幾乎成了「唯一主流」,街頭巷尾無處不傳唱,不會唱黃梅調,不曉得梁兄哥的人,定會被譏為是社會的邊緣人,不入流,哈!

《梁祝》上演的時候,每到下午4點多,我的伯母要不是拉著堂姐就是拉著我一起去看「十八相送」,所以《梁祝》全片、片段,我前後看了11、12次之多,遠超過同年齡的小孩。

凌波隨片登台的時候,整個台灣為之瘋狂,大家爭相一睹,連我的伯母都毫不吝嗇地打造了一面金牌項鍊,準備給凌波掛上。

要知道,那時台灣的經濟才剛開始起步,民間社會並不是那麼的豐裕,金牌項鍊是結婚時才會去打造的東西,可說是極為貴重。

所以說迷得瘋狂,轟動得震動了整個台灣實不為過。

數十年後的前天,聽到電視上播放的《梁山伯與祝英台》傳來的黃梅調,是那麼熟悉「誘耳」地吸住了我,因為它勾起了我的鄉情和童年回憶。

於是我在沙發上坐了下來,靜靜地、細細地看完了整片的《梁山伯與祝英台》。

竟然對於這部發黃的老影片,產生了不一樣的感動。

因為現在的我了解為甚麼梁山伯在知道祝英台被其父許配給馬文才之後,會「『急』極攻心」地吐了血,一病嗚呼;為甚麼祝英台會奮不顧身地投墳與梁山伯同葬一穴;也明白那「化蝶」所代表的生死相隨永不分的意涵。

對男女感情的懂與不懂,此刻昭然。

年少時真的是無知,必須經過一些,對有些人則是無數的,在感情上的掛懷揪心,才能曉悟愛情的偉大、可貴和可怕。

或許有些夫妻從沒有過愛情的悸動,然而能夠相守一生、生兒育女、白頭偕老,這樣的人生,或許應該慶幸沒有過那種椎心的悸動,不需經歷那種蠟炬成灰淚始乾的過程。

哈!也許我這樣說,顯示的是,我已經年紀老大了,沒了熱絡的情緒了。

後來:

樂蒂遇人不淑,自殺身亡,一縷香魂無處寄。

凌波嫁給了當時並沒有多大名氣的圈內人金漢,婚姻美滿。◇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