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種穿越劇的盛行,在楚、漢相爭的電視劇裏看到項羽在吃西漢淮南王劉安發明的豆腐,似乎也變得沒那麼奇怪,這種乾坤大挪移,顛倒歷史的「穿幫」設計屢見不鮮,但當我們品味美食的時候,是否也可發思古之幽情,遙想一下真正的中華文明傳統歷史呢?這次,讓我們一邊吃豆腐,一邊遙想與豆腐有關的古人。

美味的日式味噌湯中不能沒有豆腐。
美味的日式味噌湯中不能沒有豆腐。

淮南王劉安 煉丹成豆腐

劉安,漢高祖劉邦之孫,劉長之子,淮南王,都邑設在壽春。《漢書》記載,漢武帝時劉安因被告謀反而畏罪自殺,但民間傳說,劉安煉丹「得道成仙」,而且他研製的仙丹被家中的雞與狗吃了,結果「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估不論這個傳說真假,但劉安好求道,因煉丹而發明「豆腐」的故事卻被歷代文人詳細記載於書中,汪汲《事物原會》說:「劉安做豆腐。」

在《綺翁憶梅庵雜記》記豆腐業時,則云:「相傳黃曆九月十五日,為淮南王劉安誕辰,內地豆腐業者均於本日舉行之公祭,祭畢聚餐。」《本草綱目》亦寫道:「豆腐之法,始於淮南王劉安。」朱熹曾作《豆腐詩》云:「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苦。早知淮南術,安坐獲泉布。」

明代詩人蘇平寫豆腐製作過程,詩曰:「傳得淮南術最佳,皮膚褪盡見精華。一輪磨上流瓊液,百沸湯中滾雪花;瓦缸浸來蟾有影,金刀剖破玉無瑕;個中滋味誰知得?多在僧家與道家。」也是在闡述淮南王劉安研發豆腐之術。至今許多豆腐店都還奉祀他。

劉安發明豆腐,其實也是無心插柳。淮南王劉安好道,不惜重金招納各地方術之士,與其談仙論道、著書煉丹。他們用清泉水磨製豆汁,以豆汁養丹,不料仙丹沒煉成,但與石膏、鹽起了化學反應,形成「豆腐」的雛形。

當時方士們嚐了煉製而成的新物品,發現美味可口,經過反覆試驗,將其命名——菽乳,後來改稱「豆腐」。從此,豆腐逐漸在民間廣泛流傳開來,劉安也就無意中成為豆腐的發明者了。

豆腐相傳為西漢淮南王劉安所發明,圖為四川名菜麻婆豆腐。
豆腐相傳為西漢淮南王劉安所發明,圖為四川名菜麻婆豆腐。

鑒真和尚東渡 豆腐傳東瀛

豆腐不僅傳遍全中國,也走向亞洲諸相鄰地區。唐代鑒真和尚(西元688~763)於天寶十二年(西元753年)東渡日本,同時也將製作豆腐的方法傳至當地。

豆腐傳播到日本,成為日本料理中常見的食材,圖為日式炸豆腐。
豆腐傳播到日本,成為日本料理中常見的食材,圖為日式炸豆腐。

鑒真和尚主持龍興寺、大明寺,為遠近馳名的授戒大師,從天寶二年(西元743年)起,鑒真一行為東渡日本即展開了為期十年、艱苦卓絕之努力,其間有五次東渡計劃均遭失敗。

鑒真在五次東渡皆遭遇阻礙後,並未消沉,仍以百折不撓的精神毅然從事第六次東渡之準備。天寶十二年(西元753年)十月,日本第十次遣唐使歸國前夕,遣唐使籐原清河等人到揚州延光寺參謁鑒真,懇請鑒真同行東渡。其時鑒真已年逾花甲,且雙目失明,然為弘法傳道,欣然許諾赴日。

鑒真東渡對中日兩國之交通往來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且他的貢獻不僅限於佛教。他將大量的佛像、佛具、書帖等帶至日本,對日本的雕塑、繪畫、建築、書法等藝術產生很大的影響。

此外,鑒真一行對日本醫藥發展所起之作用亦不容忽視,14世紀前日本醫藥界均祀鑒真為始祖,9世紀末的《日本國見在書目》曾錄有「《鑑上人秘方》一卷」,藥袋上往往印有鑒真之像。日本之榨糖、縫紉、製豆腐、造醬油,也莫不以鑒真為始祖,足見其影響之深廣。

不過關於豆腐何時東渡,也有不同的說法。著名漢學家青木正兒在《唐風十題》裏提及,豆腐傳入日本的年代不詳,可能是由鐮倉室町時代留學唐朝的僧侶們帶回的:「室町中期文安元年(西元1444)的《下學集》中就有『豆腐』這個詞語,末期《宗長手記》大永六年(西元1526)記載了在爐邊以醬烤串豆腐為酒菜一起喝酒的情況。」

而現代人尋常可見的豆腐,在日本江戶初期,可是貴族、武士階層的奢侈食品,但因豆腐在貴族間風靡,逐漸也流行於民間。◇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