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力文

註冊中醫師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擅長運用中藥及針灸治療痛症及皮膚病

最近有兩夫婦來筆者的診所就診,他們是多年的病人兼朋友了,所以說話也不用有甚麼顧忌。女的還沒有坐下已經開腔:「經常口乾還不是腎虛?我最近看《都市閒情》的中醫師是這樣說。」男的冷靜的說:「你先別吵,聽聽醫師怎麼說吧!」我聽得丈八金剛,摸不著頭腦,就問男究竟發生甚麼事。原來女的在電視上看到有中醫說腎虛的人會有經常口乾的問題,而碰巧的是,男的又有口乾的問題,所以女的就認為男的是腎虛,就買了幾樽「知柏地黃丸」給他吃,結果他吃了一樽,不但口乾的問題沒有解決,反而更嚴重了,於是就來找我求救。

因為我跟那兩夫婦很熟,所以對他們的體質已經很了解。我一邊替男的打脈,一邊跟女的解釋:「你先生是屬於肺熱夾濕的體質,肺熱灼傷津液,當然會經常口乾呀,跟腎虛沒有關係的。知柏地黃丸是針對腎陰虛兼有火的體質,所以他服這個藥是不對症的。」我打過脈,就問男的說:「你服了一樽『知柏地黃丸』之後,會否覺得上火,而且大便不暢通呢?」他說:「對呀對呀,醫師你不說我都忘記跟你說。我吃了之後,口腔內覺得很熱,口氣也變得大了,大便由平時的一天一次,變成兩天一次,而且腹部有些脹。」這是因為「知柏地黃丸」是以熟地為主藥,熟地偏溫,擅長補血滋陰、填精補髓,但是這味藥過於滋膩,如果用量過大或者用得不適當,會有助濕助熱的流弊。雖然方中也有知母和黃柏清虛熱,但是始終這個方劑是以補腎陰為主,補益的力量比清熱大。女的又問:「那位中醫師豈不是說錯了?」我說:「中醫沒有說錯,腎虛也會引起口乾,但是不代表口乾就是腎虛嘛。同一個症狀,致病因素可以有很多。以口乾為例,常見的病因有肺熱、胃火、陰虛、脾胃濕重等等,要通過中醫看舌頭、打脈,才能夠斷定是甚麼原因。千萬不要自行購買中成藥服食啊!」她說:「經過這次的事,我不敢啦,見過鬼還不怕黑嗎?」

讀者諸君,如果有健康或中醫中藥等各方面的問題需要諮詢,歡迎電郵至drlmtang@yahoo.com。◇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