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館子固然是人生美事一樁,但是不可能餐餐都在外頭打牙祭,家中開伙自然比較省錢,然而老中們天生是「中國胃」,在家裏做的還是中式菜餚,雖然米與醬油早就可以在一般美國超市買到,只是中式菜餚還得要有其它中式調味料與食材才行。 

七十年代中,達拉斯還沒有中國超市時,我們想要買些中式雜貨,還是得往南開五小時車,去休士頓的「小華埠」──頂好商場「辦貨」,好在那時汽油比可樂還便宜,平常在達拉斯大概一加侖油不到二十五分錢,休士頓的煉油廠比比皆是,那兒汽油更便宜,不是瞎扯,我還真加過十七分錢一加侖的汽油呢! 

有大約一年多的時間,我們幾個老中家庭商議好,各家先開好購物單,周末輪流開車去休士頓辦貨。這當然不是長遠之計,所以沒有多久,有人腦筋動得快,先去休士頓進貨,然後在自家車庫搭起貨架,連店面都不必租,就這樣開起「克難雜貨店」來,周末時還真的門庭若市呢! 

七十年代末以後,包括越南船民在內的東方人開始大量移入達拉斯郡,東方雜貨店也逐漸設立,一些不到一千平方英呎的小型中國超市,以家庭經營的方式開張,給了老中們不少方便。雖然物美,價卻不廉,但是至少省了我們去休士頓辦貨的來回十小時車程,所以這幾家小型中國菜場還是生意鼎盛。還有人開「小型漁貨市場」,駕著冷凍貨車到休士頓附近港口,直接採購剛由漁船帶回的新鮮魚蝦。我們達拉斯東方市場終於不再顯得那麼「落伍」啦。 

有一陣子我們自家菜園中的菜蔬盛產時,還可以把多餘的農產品拿到某小型中國超市去以貨易貨,換些罐頭食品回家呢。 

九十年代,一些小型中國超市逐漸擴張,商品價碼雖然比東西兩岸的華埠要貴一些,若是以那些華埠的價位,加上兩千哩運費,賣價還算是相當合理的。不過我偶爾飛舊金山省親時,還是會順便去一趟唐人街,買些不太佔行李位置的乾貨如乾貝、香菇之類的帶回達拉斯來。 

就這樣辛苦地熬了二十幾年,到了二十一世紀,亞裔人口大增,越裔、華裔在餐飲業與雜貨業迅速擴張,以東方雜貨店為主的購物中心也愈來愈多,規模是一個比一個大。當我看到在加州各華埠的中國雜貨連鎖店也到達福區來搶生意時,我知道雜貨店的「戰國時代」已經來臨,我們這群「受難已久」的美南華人要開始受惠啦!◇ (待續)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