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民眾會趁著連續假期安排出遊旅行,藉以放鬆壓力與舒緩情緒,但這樣做是否真的有效呢?根據一篇發表於《壓力與健康》期刊的研究結果發現,休長假對於強迫型工作者在與工作有關的反思與情緒上,確實具有正面效果。

此項研究以54名員工為研究對象,在夏日假期前兩周、假期中與假期後第一、二、四周,進行評估調查,詢問受試者包括反思題「我擔心著必須完成的工作」、「我思考著之前工作中所發生的事情」,以及情感、健康題「今天你感到多快樂?」「今天你覺得多滿足?」「今天的心情如何?」等問題。

假期能提供良好的復元機會

研究調查結果發現,假期能為所有工作者提供一個很好的復元機會,尤其對於在非工作時間,依然會因為強烈的內在驅力而無法不工作的人,有明顯的釋放效果。研究調查也發現,較長的假期能讓強迫型工作者暫時將工作拋諸腦後,有效改善情緒狀態;當假期結束返回工作後,相較於非強迫型工作者,強迫型工作者反而能較快回復之前的工作狀態。由此可做為一個判斷,平日晚上或周末的休息時間,因為時數太短,所以不足以對身心健康達到正面效果。

假期要有適當的安排

樂群診所院長范樂群表示,強迫型工作者對假期如果沒有適當的安排,一到休假期間,可能會因為不知道要做甚麼而昏睡、暴飲暴食、整天發呆,反而讓身體更加疲勞;若是強迫型工作者在休假期間,還掛念著公事,也很容易感到焦慮、孤單,甚至因為覺得自己失去價值而排斥休假,導致倦怠感、對事物提不起勁,或是出現眼睛乾澀、頭暈、心悸、胸悶等輕微的憂鬱症狀。

范樂群提出,通常員工休假的天數除了考慮工作的年資和階級,還要與主管協商,而且東方傳統觀念會認為休假是偷懶、不負責任的行為,這對於強迫型工作者而言,休假就會產生不安與罪惡感。因此建議強迫型工作者要改變對工作與休假的價值觀,可以試著問自己希望從工作中得到甚麼、想要甚麼樣的生活、快不快樂等問題。此外,休假需要有計劃與目標,安排旅遊或培養其它有興趣的事,都是充實假期很好的方式,就能避免因為不知道假期要做甚麼而感到失落。

休假是工作與生活 切割的練習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休假要讓自己感到沒有負擔,所以假期要預先安排,切勿安排在有重要工作任務時期,以免影響了休假的心情。休假也是一種將工作與生活切割的練習,一開始就要練習在休假中多注入快樂的經驗,並學習讓自己放鬆,可以到家裏附近的公園或操場散步、看場電影、喝個咖啡度過輕鬆的下午。

葉雅馨建議,不要在休假時為自己訂定難以達成的目標,例如:平時不常爬山的人,不要強迫自己在休假時挑戰爬高山;不擅長炊事的人,避免選擇假日在家宴客。另外,強迫型工作者容易在休假時還想著工作的事,因此可以先挑選一星期的假日,練習讓自己好好放鬆,學習將時間留給自己,之後再安排較長的休假,將工作拋諸腦後,對身心健康是非常有益的做法。◇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