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順天時、得地利,以風捲殘雲之勢一統中國,結束春秋戰國時代。這一段歷史表面錯綜複雜,紛紜無序,神利用這爭戰教會世人主持正義、尊道敬天、處理紛爭,並通過最後結局——秦始皇一統天下,讓人明白天意不可違反之理。

第二章 始皇出世天下一統

一、 六世奮發 國富兵強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繼位後,求賢若渴,一時天下人才西流。秦國所用丞相及主要謀士,多來自他國「客卿」,如范睢、呂不韋、李斯等人。他們在本國雖不被重用,入秦卻成為名相或上卿。

戰國中期,秦、齊兩強東西對峙,秦軍實力最強。各國為此嚴重不安,遂應用蘇秦「合縱」策略聯合抗秦。秦為制衡各國聯合,則採納張儀「連橫」之謀。

從公元前318年,到公元前269年,秦國與其它六國幾經征戰,日益強大,六國雖多次合縱攻秦,但都無奈秦國大一統進程。秦國經過六代君王奮發努力,至此是國富民強,已為秦始皇最後一統江山打下絕好基礎。

 

公元前259年黃曆正月,秦始皇出生在趙國邯鄲,「及生,名為政,姓趙氏」(《史記・秦始皇本紀》)。 《東周列國志》如此描述:「產時紅光滿室,百鳥飛翔。看那嬰兒,生得豐準長目,方額重瞳,口中含有數齒,背項有龍鱗一搭,啼聲宏大,街市皆聞。」

有關大秦將產生一統天下雄主之預言早已有之。早在秦文公四年(公元前762年),秦人在汧(千)渭交匯處建城居住。一夜,「文公夢黃蛇自天下屬地,其口止於鄜衍。文公問史敦,敦曰:『此上帝之徵,君其祠之。』於是作鄜畤:祭壇名,用三牲郊祭白帝焉。」(《史記・封禪書》)文公十九年,得「陳寶」,《封禪書》載如下:「作鄜畤後九年,文公獲若石云,於陳倉北阪城祠之。其神或歲不至,或歲數來,來也常以夜,光輝若流星,從東南來集於祠城,則若雄雞,其聲殷云,野雞夜雉,以一牢祠,命曰陳寶。」

其大意為:建造鄜(現陝西延安,富縣)畤(古代祭祀天地之處)後九年,秦文公得到一塊質似石之物,遂於陳倉山北城邑中祭祀。其神有時經歲不至,有時一年數次降臨,來時常在夜晚,光輝似流星,從東南方來集在祠城,像雄雞,鳴叫聲殷殷然,引得野雞夜啼。用牲畜一頭祭祀,起名陳寶。

據《封禪書》諸家所注,此石「質如石,似肺」,而其形則是「玉雞」或「石雞」,故陳寶祠又謂「寶雞神祠」。現陝西省寶雞市,其名即由此而來。得陳寶者,則有霸主之業。 「另外,秦文公出獵,又獲黑龍,此其水德之瑞」,亦揭示秦國將應水德以取代(火)周。 (《史記・封禪書》)

秦獻公十一年(公元前374年),獻公曾見周烈王太史儋。太史儋對獻公說:「周故與秦國合而別,別五百歲復合,合十七歲而霸王出。」秦出霸王,秦人將一統天下之說法從此在秦國歷代嗣王之中秘密流傳。天意如此,非人力所能左右。秦始皇應運而生,遂成就一統江山,建立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皇朝之驚天偉業。

秦始皇出生後幾經周折,終歸秦國。於十三歲弱冠為王。「年十三歲,莊襄王死,政代立為秦王。當時,秦地已併巴、蜀、漢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東,有河東、太原、上黨郡;東至滎陽,滅二周,置三川郡。呂不韋為相,封十萬戶,號曰文信侯。招致賓客遊士,欲以併天下。李斯為舍人。蒙驁、王齮、麃公等為將軍。王年少,初即位,委國事大臣。」(《史記・秦始皇本紀》)

在秦始皇親政前這九年中,因為年少,主要國事為相國呂不韋主持。

呂不韋集百家言論做《呂氏春秋》。當秦始皇成年並開始親政後,呂不韋因其前與嫪毐、趙太后沆瀣一氣,擾亂後宮,最終畏罪自裁。

公元前238年,秦始皇於二十二歲在故都雍城成人加冕並正式親政。 「五年,將軍驁攻魏,定酸棗、燕、虛、長平、雍丘、山陽城,皆拔之,取二十城。初置東郡。冬雷。六年,韓、魏、趙、衛、楚共擊秦,取壽陵。秦出兵,五國兵罷。拔衛,迫東郡,衛君角率其支屬徙居野王,阻其山以保魏之河內。七年,彗星先出東方,見北方,五月見西方。將軍驁死。以攻龍、孤、慶都,還兵攻汲。彗星復見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八年,王弟長安君成蟜將軍擊趙,反,死屯留,軍吏皆斬死,遷其民於臨洮。」(《史記・秦始皇本紀》)秦始皇十年,親政一年後, 親自快速果斷處理內亂。

秦始皇加快對六國各個擊破步伐,不給各國聯合行動之機,合縱戰略徹底破滅。其滅六國總戰略方針為由近及遠,集中力量,各個擊破;先北取趙,中去魏,南取韓,然後再進取燕、楚、齊。

秦始皇首選攻擊目標為趙國。當時,趙國實力在六國中最強,是秦國走向統一道路最大障礙。但是,趙國有名將李牧、龐煖等,秦軍屢次進攻趙國均被趙國擊退。在用主力進攻趙國同時,秦對韓採取逐步肢解策略。公元前231年,韓國南陽郡「假守」(即代理郡守)騰,向秦獻出其所轄屬地。騰被秦始皇任命為內史,後又派他率軍進攻韓國。於秦始皇十七年(公元前230年)俘獲韓王安。韓國滅亡。

秦始皇十八年(公元前229年),派大將王翦領兵攻趙。趙國派李牧、司馬尚率兵抵禦,雙方相峙近一年。後趙王聽信讒言派人替代李牧並處死李牧,同時還殺掉了司馬尚。此後,秦軍如入無人之境。秦始皇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秦軍攻破邯鄲。趙王獻出趙國地圖降秦。但是公子嘉卻逃到代郡(今河北尉縣),利用李牧之名,收人心,自立為王。秦軍在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 滅燕國後將其俘虜。至此,秦統一了北方。

秦始皇十六年(公元前231年),魏景湣王迫於秦國強大威力,主動向秦進獻出麗邑,以求緩兵。此時,秦始皇正忙於滅趙,無暇分散兵力,遂接受獻地。使魏國得以苟延殘喘數年。

秦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在秦軍主力南下攻楚,秦始皇派王賁,率軍圍攻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魏軍緊閉城門,堅守不出。秦軍強攻不下。此時,齊國按兵不動,魏國孤立無援。王賁見連天大雨,黃河、卞河二水可用來攻城。即命秦軍士卒挖掘渠道,將二水引來,灌注大梁。大梁城牆壁壘全被浸坍,魏王假只得投降。魏國就此而亡。

南方楚國,疆域遼闊,物產豐富,號稱甲士百萬。但其內亂不斷,君王、大臣爭權奪利,互相傾軋。秦始皇十九年(公元前228年),楚幽王死。幽王同母弟猶,即位為哀王,但僅在位二月,即被異母兄負芻殺掉。負芻成為楚王。其在位三年,秦始皇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秦始皇依年輕將領李信所言,派兵二十萬由李信南下攻楚。李信持傲自負,被楚軍項燕、屈定擊敗。此時秦始皇親駕再見老將王翦,並最終說服王翦親率六十萬秦軍攻楚。王翦入楚境後,採取屯兵練武,堅壁不出,麻痺敵人,以逸待勞之戰略。相峙歲餘,秦軍對楚地情況基本適應,士氣高昂,體力充沛,皆欲與楚軍一決雌雄。同時,項燕之楚軍,鬥志鬆懈,以為秦軍怯戰,王翦太老,只求自保;外加糧草不足,準備東歸。王翦就此下令全軍出擊。秦軍爭先奮勇,連戰連捷,一舉打垮楚軍主力,長驅直入,殺死楚軍統帥項燕,俘虜楚王負芻,及新立楚王。至此,楚國滅亡,時為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

當王翦大兵至錫山(今無錫)時,造飯埋鍋,掘地得一古碑。上書:「有錫兵,天下爭,無錫寧,天下清。」問當地土人得知,此山自周平王起,盛產鉛錫,因名錫山。但近日出產漸少,亦不知此碑何人所造。王翦嘆曰:「此碑出露,天下從此漸寧矣。豈非古人先窺其定數,故埋碑以示後乎?今後當名此地為無錫。」今無錫縣名,實始於此。秦國一統天下,早為天定。◇(待續)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