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中對裁判員和運動員的道德要求,「不以親疏,不有阿私」,這是要求裁判員遵行比賽規則,不能徇私情,不偏袒任何一方。

國際足球協會FIFA在2004年曾公開確認,最早的足球運動原本來自我們中國,起源於齊國的臨淄,古代這種運動叫作「蹴鞠」。

足球運動的起源

《戰國策》和《史記》是最早記錄蹴鞠的典籍。前者描述了23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齊國都城臨淄流行的蹴鞠。後者則說,「翕鞠,兵勢也,所以練武士,知有材也」,明白地記載「蹴鞠」是當時用來操練軍士、考察兵將體格的手段。

「蹴鞠」亦稱「蹋鞠」。「蹴」、「蹋」意思都是踢,「鞠」則是指球。根據《太平清話》,漢朝時的足球是「以革為圜囊,實以毛髮。」,即是由皮革包裹毛髮製成。到唐代演變成用動物的囊泡作裏囊、吹滿氣後封住球口,蹋鞠因此變得輕巧而富有彈性。

漢代足球規則

漢代因為蹴鞠具有極大的軍事訓練價值而受到重視,因此除了正規的訓練之外,還改造了蹴鞠的競賽方法,以作為軍事訓練項目,用來提升軍士的體能和紀律規範。

有關「蹴鞠」的論述,漢人李尤寫了一篇《鞠城銘》,記載了漢代蹴鞠場地及競賽規則的概況。「鞠」、「鞠場」,是以球和球場來象徵天地陰陽。而在球門的設置方面,則在球場兩端各設六個稱為「鞠室」的月洞形球門,作為進攻標的,比賽的兩隊各有12人。

銘文中也提到比賽中對裁判員和運動員的道德要求,「不以親疏,不有阿私」,這是要求裁判員遵行比賽規則,不能徇私情,不偏袒任何一方。

「端心平意,莫怨其非」則是要求運動員要心思端正,心平氣和,即使輸球也不埋怨和指責別人。

「建長立平,其例有常」這兩句是說比賽雙方必須推選隊長和評判員。而且,比賽也載明競賽規則,雙方都必須遵守。

「鞠政猶然,況乎執機」,則指出足球運動尚且要依這樣的道德標準去做,何況是執政呢!

漢代還有一本叫《蹴鞠》的專業性書籍。據《漢書‧藝文志》記載,《蹴鞠》一書共有25篇,內容極其豐富,班固把它歸類為兵法書。書中對於蹴鞠競賽的方法、規則訂得相當完備。可惜此書在唐代以後就失傳了。

漢武帝也愛足球

兩漢時期,蹴鞠深受皇族喜愛,漢武帝劉徹就很喜歡看球賽。據《漢書》記載,漢武帝閒暇時,經常在宮中舉行「雞鞠會」,比賽鬥雞、蹴鞠等活動。他網羅了眾多踢球高手,經常組織對抗賽。據說漢武帝看到精彩處,常常情不自禁地「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還讓他專屬的文學侍從枚皋現場賦詩。

傳足球風行唐宋

唐宋兩代是中國「蹴鞠」發展最為鼎盛的時期。唐人把「鞠」由實心變為空心,以空氣代替實物填充,稱「氣毬」。經過改良的足球增添了彈跳力度,使足球在技術和策略層面得到很大的提升,也因此衍生出更多技巧方面的繁複變化。

唐人又以球門取代「鞠室」,在場地兩端豎竿子,並在竿上結網形成球門。而這種改良後更具娛樂性的蹴鞠,也在唐代流傳到日本。

唐代蹴鞠之風行程度,據說連唐太宗、玄宗都喜歡看,而且之後的唐文宗更經常爬上樓頂,居高臨下地觀看市井蹴鞠和其它遊戲。許多唐詩中也描寫蹴鞠,如王維在〈寒食城東即事詩〉中寫道:「蹴鞠屢過飛鳥上,鞦韆競出垂楊裏。」陸游的〈春晚感亭〉:「寒食梁州十萬家,鞦韆蹴鞠尚豪華。」等等。

唐宋時期,「蹴鞠」活動已十分盛行 ,成為宮廷中的高雅活動,也成為朝廷宴席上的表演項目,不但直接助長蹴鞠的普及,也促進了蹴鞠本身的禮儀化、高雅化。例如表演者在表演贏球之後要「以賜錦共披而拜」,相形之下也促使蹴鞠表演者往「更上一層樓」去努力。

而且宋朝的開國君臣大多是軍官出身,他們都偏愛體能活動的娛樂。影響所及,無論從技術的發展還是社會的普及度,或者是娛樂價值來看,宋朝都是中國蹴鞠發展最興盛的時期。

史上第一份足球「首發名單」

南宋《武林舊事》曾列出「築球32人」競賽時兩隊的名單與位置:

「左軍一十六人:球頭張俊、蹺球王憐、正挾朱選、頭挾施澤、左竿網丁詮、右竿網張林、散立胡椿等;右軍一十六人:球頭李正、蹺球朱珍、正挾朱選、副挾張寧、左竿網徐賓、右竿網王用、散立陳俊等」。

這恐怕是歷史上的第一份足球「首發名單」了。

最早的職業球星

宋代出過不少踢球高手,甚至還組織了社團,像有名的「齊雲社」(又稱「圓社」),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足球球會(俱樂部)。這些有名的球會團體都著重於出色的技巧,學會各種繁複的踢法,並且致力於推廣蹴鞠活動。

王明清的《揮塵後錄》記載,「水滸傳」中的大反派高俅,便是「齊雲社」的一員,據說就是靠著「球像是黏在身上」的高超球技發跡,被當時的皇帝提拔為殿前都指揮使。高俅可謂史上最早出現的球星。

宋朝有男子蹴鞠隊,也有女子蹴鞠隊。宋元著名學者馬端臨的《文獻通考》,其中寫到宋朝女子蹴鞠比賽的盛況:「宋女弟子隊153人,衣四色,繡羅寬衫,繫錦帶,踢繡球,球不離足,足不離球,華庭觀賞,萬人瞻仰。」場面之熱烈、浩大,可見一斑。

揮別「蹴鞠」

隨著元朝的建立,蹴鞠也隨著蒙古西征而傳到了歐洲。明朝之後,許多官吏、王公貴族沈迷蹴鞠,明太祖朱元璋曾一度禁止,但仍無法禁止風月場所以女子表演蹴鞠招攬客人。滿人入關後,清政府為了避免重蹈明代覆轍,全面禁止蹴鞠,之後現代足球隨著西化風潮傳入中國,曾經盛極一時的蹴鞠就此沒落。

歷史上的足球玩家

漢成帝玩「桌上蹴鞠」:漢成帝劉驁很喜愛蹴鞠,每以能參加蹴鞠比賽為樂,大臣們都希望他不要參與這樣激烈的體能活動,但屢勸無果。大臣劉向便根據蹴鞠的競賽方法研發出一種名為「彈棋」的遊戲。

「彈棋」使用圓的棋子、方的棋盤,兩邊各有12個棋子對陣,和蹴鞠一樣可進攻、防守,只是不用腳踢,而是用手指彈棋子。漢成帝居然也迷上了這個新的彈棋。這種被稱為「桌上蹴鞠」的彈棋,後來在魏晉隋唐時代相當盛行。

女足教練 花蕊夫人:相信嗎?五代十國時期就有女足教練,她是著名的女詩人──花蕊夫人。花蕊夫人在她的詩作中透露,她當過宮女蹴鞠隊教練。

花蕊夫人是個風華絕代的貴妃,也是五代十國時期著名的女詩人。姿色才氣俱佳,傳世的《花蕊夫人宮詞》有100多篇。這樣一個絕世佳人,也是足球愛好者,她流傳後世的詩篇裏,有這麼一首:「自教宮女學打球,玉鞍初跨柳腰柔。上朋知是宮家隊,遍遍長贏第一球。」描寫她教宮女們蹴鞠。她不但喜歡蹴鞠,還教宮女們玩。

「蹴鞠將軍」霍去病:霍去病有這樣一句名言「匈奴未滅,何以家為」,他是個家喻戶曉的西漢名將、軍事家,雖然只活了短暫的二十三年,但他做過冠軍侯、大司馬,屢屢大敗匈奴,被封為冠軍侯驃騎將軍,他也因為愛好蹴鞠而被稱為「蹴鞠將軍」。

霍去病出身貧寒,少年時代即迷於街頭蹴鞠,即使出征塞外,身在敵軍後方,他仍然率領手下的士兵,在草地上築起球門來比賽蹴鞠,用以鍛煉士兵。這些在《漢書‧衛青霍去病傳》中都有記載。◇ 

元代錢選所繪《宋太祖蹴鞠圖》。(維基百科)
元代錢選所繪《宋太祖蹴鞠圖》。(維基百科)

明代杜堇所繪《仕女圖-蹴鞠》。(維基百科)
明代杜堇所繪《仕女圖-蹴鞠》。(維基百科)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