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內的壁畫,描繪出繁榮的世界,人們虔誠禮佛,並得到神佛的庇護。
莫高窟內的壁畫,描繪出繁榮的世界,人們虔誠禮佛,並得到神佛的庇護。

 

 

(接上期)

對神佛的信仰

是工匠的動力

敦煌石窟的造像與壁畫是個大型工程,創作過程漫長而艱辛。在這荒漠的戈壁灘上,用泥巴和岩石創造出輝煌,對創作者的腦力、體力是個考驗。

敦煌石窟的開鑿者多數沒有留下姓名,開鑿石窟的石匠、畫工們和供養人或來自中原、或來自西域諸國,他們或是平民百姓、大德高僧,或是朝廷官吏、來往商人……他們只留下輝煌的作品,身份卻鮮為人知。

新疆拜城縣克孜爾石窟第207窟壁畫上繪有一位畫工的形象。一千年間,所有的畫工都是在油燈照亮的一小塊牆壁上作畫的。幽閉漆黑的洞窟中,在被燈光照得忽明忽暗、淡淡發亮的牆壁上,畫工們卻可以畫出那些令世人驚愕的壁畫來。他們使用的工具,竟然只是簡易的陶碟、木桿毛筆、油燈和粗糙的顏料。

莫高窟最北邊是畫工們居住的洞窟,十分狹小低矮,矮得只能藏身。外邊是人跡罕至的戈壁灘。在洞中,孤獨難耐、飢寒交迫,如身陷絕境。往往一個洞窟的壁畫,需要幾代畫工才能完成。畫工在洞窟裏壽終是常有的事。

大漠無邊無際,荒無人煙,生活單調艱苦,若不是堅定的信仰,很難使開鑿者和修行者在這裏留下來,忍受那沙漠中無邊的寂寞。他們耗盡一生的追求,到底是為了甚麼呢?僅僅是為了溫飽才到這裏作畫造像嗎?當然不是。

正如很多古代修煉人,他們鑽到懸崖絕壁上的巖洞裏去修行,修煉不成,就得死在裏面,可見其修煉的決心與意志。他們相信還有比人間更美好的神佛世界,所以要努力修行,昇華到那聖潔美好的天國世界。

在古代,佛像是相當神聖莊嚴的,對於佛的手印、姿勢、手中信物、造像量度都有著嚴格的規範。對神佛信之篤篤的畫工塑匠,是絕不會也不敢隨心所欲、異想天開地信手刻畫。出於對神佛的虔誠恭敬之心,許多畫工塑匠真的會看到天上那豔麗細膩的色彩和聞所未聞的景物。

信仰的力量是巨大的,這大概就是敦煌的修行者和敬仰神佛的工匠們的內在動力。他們拋卻名利,在茫茫的荒漠中用這種方式苦修,為了自己美好的未來,得到神佛的看護,昇華到更高的境界,將一生心血凝聚在這些塑像和壁畫上,不在意名不見青史,只求給人留下這些無價之寶。

莫高窟地點的玄機

三危山佛光點化了樂僔和尚,使浩瀚荒漠中從此有了莫高窟聖殿。不過,從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來看,其蘊涵的玄機還不止於此。

莫高窟距敦煌古城約有30公里。在古代這個距離不算近,又是沙漠地帶,真是行路難,難於上青天!似乎在告訴人們凡塵俗世到天國世界有多遙遠。從任何一個繁華的城市到敦煌,要經過酷熱的戈壁灘,忍受滿目淒涼的風沙和乾燥惡劣的天氣。神佛似乎在提醒每一位朝聖者要有艱辛的付出,才能見到莊嚴神聖的天國世界。

莫高窟作為一座沙漠中的寺院,還有鳴沙山、月牙泉相伴,但卻是別具一格,舉世無雙。鳴沙山和月牙泉的神奇在於鳴沙山颳風時沙子不往山下走,而是從山下往山上流動,所以月牙泉永遠不會被沙子埋沒,始終碧波蕩漾,清澈透明,風景優美;鳴沙山也不會因沙漠滑沙而高度降低。

沙山與泉水,本是相剋不相生的冤家對頭,泉水在沙漠之中實屬罕見,能在沙山腳下與之共處,雖有鳴沙飛揚而一塵不染,且歷經上千年經久不枯,實在令人驚嘆不已。可見鳴沙山和月牙泉的相互依存已超出人類的自然規律,真乃神的造化,渾然天成。人只能順應神的巧妙安排,方可領略這天地之作的奧秘玄機。

莫高窟地處荒僻的沙漠,遠離中國歷代的古都,正好滿足古代的修行者要脫離世俗、出家為僧、隱於山林曠野的修煉形式,而且躲過了歷史上朝代更迭的戰亂和文化宗教的變遷。同時,敦煌自古以來,從地方的官吏、豪門貴族、善男信女,到貧苦的老百姓,人們都篤信神佛,讓這片土地得到神佛的庇護。

在當代,中國的考察組認為,由於當地降水少,空氣相對濕度小,對壁畫的損害也較小;加之在崖壁上開鑿的方式,洞窟可以保持很好的恆濕,使得莫高窟雖歷經千年風雨滄桑,依然能相對完整地呈現在世人面前,恆久地釋放著神傳文化的藝術光輝。◇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