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文章

全球各地近來相繼發生洪災或面臨洪水威脅;而中國,入汛以來全國平均降水量達173毫米,較常年多出18%;另一些地方卻爆發大規模旱情,甚至影響國際米價。種種現象提示,全體人類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極端天氣挑戰,尋求出路已迫在眉睫。

儘管最新監測結果顯示,持續13個月的極強厄爾尼諾現象已於今年4月結束,但其影響仍遠未消失。而科學家雖然觀察到太平洋熱帶海域溫暖海水外溢推高全球表面溫度的現象,但對其成因仍無定論。《經濟學人》稱,厄爾尼諾現象影響整個太平洋地區,導致南美洲東南部和北美洲西部洪水氾濫,而印度、澳洲、印尼和南非則出現大範圍旱情。

美洪水氾濫 去年破紀錄

在導致至少16人喪生後,美國德克薩斯州部份地區的暴雨目前有所緩解,但墨西哥灣沿岸仍受到洪水侵襲。根據美國國家氣象局,南部路易斯安娜州和密西西比州都面臨驟發洪水的威脅。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6月8日發表報告稱,北卡羅萊納州威明頓錄得今年第一季度洪水氾濫達到創紀錄的90天,部份天數還是在晴空下遭遇,而非由風暴引起豪雨所致。南卡羅萊納州的查爾斯頓也破紀錄的錄得38天、佛羅里達州基韋斯特14天。NOAA海洋學家威廉姆.斯威特說:「去年我們已打破好幾個紀錄。目前的趨勢表明,未來我們很可能仍面臨這樣的挑戰。」

自1960年代以來,美國所有3個海岸的洪水氾濫增加了300~925%,而大西洋中海岸增幅最大。NOAA預測,今年幾個城市如馬利蘭州的安納波里斯,以及威明頓和華盛頓特區都將有更多日子飽受洪水滋擾,導致道路封閉、下水道外溢、財物受損,甚至地表下沉等。

NOAA數據顯示,有紀錄的15次最高月度異常氣溫中,有13次發生於2015年2月以後。根據憂思科學家聯盟發表的報告,自1880年以來,海洋在全球範圍內已上漲近8英吋。而過去100年內,美國一些海濱城市的水位已上升12英吋或以上。

江河水位高 洪災懸一線

在中國,今年入汛以來多地降雨偏多,全國平均降水量173毫米,較常年多出18%。長江以南和東北、華北等地9日端午節當天再度遭遇強降雨。此外,全國有14個省的144條河流超出警戒水位,為近5年以來同期最多;南方主要江河水位均高於1988年長江大洪水時的情況。其中太湖流域平均降水量464毫米,較常年多出75%,水位則僅次於1954年的大洪災。

在法國,巴黎一星期前經歷了數十年來最大的一次洪災,羅浮宮和奧賽博物館被緊急關閉,3.5萬件館藏也被移往高處。博物館直到7日才重新對外開放,讓觀看《蒙娜麗莎》等名作的遊客大排長龍。塞納河水位雖然已消退,仍比平時高出3米以上,法國還有782個鄉鎮處於「自然災害」狀態,總計有2萬人被迫離開住宅,並造成至少19人死亡。

在澳洲,塔斯曼尼亞省一些地區8日繼續面臨暴雨洪峰的威脅。已有至少1名老婦因洪災喪生,還有2名男子失蹤,約3千戶居民和800家企業處於險情中。當地已建立5個疏散中心。而昆士蘭省部份地區卻連年遭遇大旱,至少4年降雨不到100毫米。牧場的土地因旱災貶值,讓拿土地抵押貸款的農夫面臨困境。

東南亞糧倉遭旱災蹂躪

90年一遇的大旱也持續困擾東南亞糧食產地,越南及泰國的稻區被龜裂的土地覆蓋。越南表示,乾旱及土壤鹽化已摧毀湄公河三角洲及中部逾10億平方米農作物,經濟損失達4億美元。農民被迫背井離鄉,前往城市打工。美國農業部預料,世界第二大稻米出口國泰國今年的稻米出口將減少逾二成。泰國米價已漲至16個月高點,出口價今年以來上漲17%,是8年來最快漲幅。

印度同樣面臨40年來最嚴重的旱災,受災人數達3.3億人,相當於人口的1/4。馬拉斯沃德的居民要頂著烈日走14公里才能取得用水。全印度有10個邦254個地區的25.6萬個村莊受到嚴重影響。東北部比哈爾邦政府下令每天9~18時之間不得生火做飯或從事需要用火的宗教活動,否則面臨最高2年監禁。

有非洲之角之稱的索馬里半島在遭受旱災肆虐後,緊接著面臨異於常態的暴雨。沃伊河南邊流域發生有史以來第一次乾涸,當地60%的人面臨糧食不足。而水果產地基西縣在經歷2次水庫乾涸後,未來仍是未知數。肯雅每年因乾旱損失1.4億美元,去年達GDP的3%。超過千萬人受到影響,數千人喪生。

陷惡性循環 何處是出路?

科學家認為,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不僅讓地球升溫,極端天氣如長期乾旱、熱浪、暴雨和強風暴也會變得更加頻繁。而極端氣候反過來又會導致陸地生態系統每年減少吸收110億噸二氧化碳,相當於全球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3。研究人員還發現,碳吸收嚴重減退地區分佈顯示出所謂的力量原則,如雪崩、地震等少數大型災難會產生更大的全球性影響。

目前的研究表明,極端天氣造成的後果可以很深遠。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和馬德里康普頓斯大學的科學家認為,全球到2040年前將受到強於如今4倍的熱浪侵襲,而且「短期熱浪升幅似乎是不可避免的。」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研究人員馬庫斯.賴希斯坦說:「由於極端氣候事件導致陸地生態系統吸收的碳量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不斷增加,可能導致更多極端天氣,成為自我強化的效果。」

人們常說天災人禍。如果沒有人禍又何來天災之相。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概念中,人禍是由於人的行為偏離了正統道義,產生了系列的敗落言行,導致道德疏遠與崩潰;而天災就是來自上天的譴責,對世人的告誡,形式的表現就像那無形的威力,制衡著世間。

當今地震、地陷、天坑、滑坡、泥石流、洪澇、病毒等災難正在世界上不斷地發生,難道不是預示大地已經出現了很嚴重的病態嗎?中國古人講究「天人合一」,面對地球發生的越來越多的災難與未解之迷,人只有多多地省察自己,反省悔過不足之處,不斷修正過失的言行,提升自身道德,才能避免上天的懲戒,獨善其身守住良知,就能擺脫天災人禍的侵害。◇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