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們被沉重的功課壓得喘不過氣來時,是否寄望有一塊屬於他們友誼與夢想的「小天地」,放飛快樂,擁有一個自由的童年?當新時代的女性站在事業之巔時,是否有人看到她背後的壓力與苦衷?當中華傳統遇到西方文明,要如何堅守傳統,讓年輕一代重新認識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狄龍大哥形像大轉變,由武將轉為慈眉善目的阿公,帶著刁蠻孫女(陳沁霖 飾)和任性女兒(宣萱 飾),上演一部親情大戲,和觀眾一起探討生活。

故事以三代爺孫的生活故事展開,林春根(狄龍 飾)是一名具有正統儒家思想的鐵打醫師,重禮義,有仁術,贏得街坊鄰居的敬重,對子女教育十分嚴格。女兒林淑嫻(宣萱 飾)為愛與夢想離家出國,在紐約白手起家,闖出一番事業。淑嫻女兒Sarah(陳沁霖 飾)是在紐約長大的「洋妹」,沉迷於社交網絡世界,不了解中華傳統,也不習慣於馬來西亞華人的生活,不知如何與阿公相處。寒假期間淑嫻因工作原因無法照顧女兒,Sarah被送至阿公家生活,上演了一系列笑中帶淚的溫情故事。

以歌手出身的馬來西亞影壇新導演張爵西,自編劇本《我來自紐約》(The kid from the big apple),情節緊湊,畫面溫馨,言語風趣幽默而不失內涵。處女作未映先熱,獲得了第七屆澳門國際電影節的四項大獎。電影三線並進,以輕鬆幽默的兒童視角探討友誼與夢想;以獨立女性的角度探討與父輩的相處模式;以長輩的眼光探討中華傳統的繼承。

每個人心中的「小天地」

馬來西亞的組屋,家家戶戶敞開的大門,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就可讓全棟樓的居民知曉,鄰裏之間如同親人一般。Sarah緊鎖的心門,正是在這樣一個心胸開放的環境下被叩開。阿寶(陳智深 飾)是Sarah來到馬來西亞家鄉的第一個朋友,也正是這位滿身散發著幽默細胞的孩子,帶她來到了夢想中的「小天地」。

影片中孩子們的童年是那樣幸福,沒有繁忙的課業、考試和為考級而設的課外活動,他們在自己的小天地中讀書、遊玩、唱歌,在最原生態的環境中交流。這大概是最美好的童年狀態了。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天地」,大概就是這種自由自在的生活、融洽的人際關係吧。

當代女性 獨立還是持家

宣萱飾演的林淑嫻在戲中露面很少,卻是非常關鍵的一個人物,她的存在正引發人們思考當代女性的形象與價值觀。傳統女性以家庭為重,遵父母之命,溫柔賢淑,婚後相夫教子,經營好小家庭。而男子為家中頂樑柱,對外成就一番事業,對內則對妻子百般呵護,為家庭盡心盡力。可是到了近代,女性的溫柔賢淑漸失,看上去是接受了更多的高等教育,有了自己的事業追求,讓自己更加強大,卻丟失了女性的特質。男子則唯唯諾諾,不敢承擔責任。剛柔相濟為男女相處之道,強大的女人,窩囊的男人,是否合理?

淑嫻活得很累,不顧親人反對,為愛情而成婚,卻慘遭拋棄。她獨自一人背井離鄉,把孩子帶大。雖然她的事業很成功,但是並沒有得到家庭的溫暖,她很孤單。女兒初回家鄉,對長輩趾高氣揚,說話尖酸刻薄,毫不顧及別人的感受,這不也是「女強人」失敗的教育嗎?名為「淑嫻」的她,性格卻剛強有力,這種對比,在電影人物的塑造上非常成功,也引發觀眾的深思。

傳統文化 維繫親情的紐帶

導演在談對這部戲的創作初衷時表示,很多的傳統節日、習俗的真實意義被遺忘了,她想通過電影和小說喚起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記憶。事實上,她做到了。整部戲沒有任何說教意味,細水長流地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刁蠻、任性、無禮的Sarah,為何對阿公的態度180度大轉彎,願意聽他的話了呢?說到底,還是中華文化的魅力。

Sarah被小朋友欺負受傷,公公察覺並為她做推拿、搽跌打酒,讓她迅速恢復健康。而公公開的跌打醫館,高超的中醫術讓她歎為觀止,再看到舊照片中公公瀟灑的武術姿態,是一代武林高手,她開始認同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也不再抗拒和公公相處,反而產生了崇拜之心,也想學功夫。一手漂亮的詠春拳擊跑了小混混,真是大快人心。《我來自紐約》以細膩的手法描述了當代社會三代人的願想,在歡笑與淚水間觸動心靈之弦,再反思生活,品味人生。

演戲最重要的元素——真

《我來自紐約》是張爵西的電影處女作,但無論從編劇、宣傳還是表現手法,都非常到位。說到演戲,很多人探討演技。「戲」通常給人的反映就是「假」,一切都是裝扮出來的。而爵西認為,真正的好演員,恰恰是在戲中體現出「真」。

《我來自紐約》的製作特輯中,導演爵西和兩位小演員交流了演戲的心得。飾演阿寶的陳智深被問到最想重演哪一場戲的時候,他說他想重演哭戲,導演說:「那場哭戲是我覺得讓我看到最真實的一面,因為你沒有用技巧,也沒有用你的經驗來演戲。我覺得你那場戲,最重要的是自然,就能感動到人心。」而有一場和狄龍大哥合作演的哭戲,小演員陳沁霖是真的被嚇哭的,那一場表演也特別的自然,特別真實。◇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