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接收敘利亞難民的政策引發爭議。圖為在德國的敘利亞難民向路人贈花。(AFP)
德國接收敘利亞難民的政策引發爭議。圖為在德國的敘利亞難民向路人贈花。(AFP)
印度學校推廣孟買大學設計的「世界公民服」。(維基百科)
印度學校推廣孟買大學設計的「世界公民服」。(維基百科)
相關文章

隨著國際化時代來到,各國間的隔閡漸被打破,形成「地球村」的概念。不同地區國民對世界公民的認同程度各有不同,但即使極權國家如中國也難以排斥一體化文化的來襲。英國廣播公司國際台的調查發現,71%中國受訪者自認為是「世界公民」。

4月1日「世界公民日」。英國廣播公司(BBC)與全球掃瞄(GlobeScan)民調公司合作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越來越多的人認為自己是「世界公民」,而非某個國家的公民。整體而言,發展中國家民眾傾向認同「世界公民」的身份,而發達國家則相反,較少人認同自己為「世界公民」。

「世界公民」

這次調查的難題之一是「世界公民」的定義,調查者讓參與者自己來解讀。一些人認為,這是全球經濟影響力的結果。另一些人認為,這是解決全球性問題的集體動力,例如全球氣候變暖和國家發展不平衡等。「世界公民」也許還意味著信息時代的溝通便利,以及社交媒體上的發聲。

對很多人而言,這還意味著移民和自由移動。目前全球正經歷二戰以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遷徙活動,原因不只是戰爭或衝突,還有經濟繁榮和中產階級能負擔的機票。

在新興經濟體中,認同「世界公民」的趨勢尤為明顯。平均56%受訪者自認先是「世界公民」,然後才是自己國家的公民。其中尼日利亞持此觀點者佔73%、中國71%、秘魯70%、印度67%。這些地區的人們自我形容為較開放、不封閉、具備國際意識。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已完成工業化的國家自2008年經濟危機後對「世界公民」的認同感出現倒退。與2001年相比,只有30%德國人自認為是「世界公民」,是近15年來最低;美國也只有43%。有最多的「世界公民」認同的是西班牙的59%。全球掃瞄編輯萊昂內爾.法利耶評論說:「造成這個結果的政治和情感背景複雜多變,尤其在德國總理默克爾去年向上百萬難民打開大門之後。」

移民 婚姻 認同

針對「世界公民」的民調對18個國家的2萬多人進行了調查,民調還調查了各國民眾對於移民、難民、跨國和跨種族通婚的看法,以及自我認同的因素等。

有54%德國受訪者對敘利亞難民表示歡迎,英國的比例是72%、西班牙84%。俄羅斯是對移民持最保守觀點的國家,只有11%受訪者歡迎敘利亞難民。在北美,77%加拿大人和55%美國人同意接收敘利亞難民。

很多德國人在移民和社會問題上選擇中立。46%德國受訪者對跨國婚姻是否受歡迎的問題表示要視情況而定,這與其它歐洲國家的態度形成鮮明對比。79%法國人對跨種族或宗教的婚姻表示歡迎,西班牙91%歡迎。而俄羅斯有43%受訪者強烈反對這種婚姻。

在自我認同依據方面,印度尼西亞只有4%受訪者重視國家的概念,但有超過半數認為社區是他們定義自己的重要因素。總體而言,受訪者認為國籍比宗教更能自我定義。美國有15%受訪者先以宗教自我定義,歐洲人僅有5%這麼認為。但巴基斯坦人是例外,43%受訪者以宗教為重。◇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