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克羅威尼禮拜堂,位於意大利威尼托帕多瓦。斯克羅威尼禮拜堂以喬托的濕壁畫而聞名。(維基百科)
斯克羅威尼禮拜堂,位於意大利威尼托帕多瓦。斯克羅威尼禮拜堂以喬托的濕壁畫而聞名。(維基百科)
方濟各受到禮遇。(公共領域)
方濟各受到禮遇。(公共領域)
斯克羅威尼禮拜堂的壁畫。(斯克羅威尼禮拜堂官方網站)
斯克羅威尼禮拜堂的壁畫。(斯克羅威尼禮拜堂官方網站)
相關文章

西元1303至1305年,出現在意大利斯克羅威尼禮拜堂,耶穌壁畫上的元朝衣帽服飾與官方文字「八思巴文」等歷史痕跡,或許可以說明,在當時元帝國打通了歐亞諸國海、陸通道後,其帝國風貌對歐洲的影響。

在今天的意大利北部,有一座古老的文化名城帕多瓦(Padova),這座城市之所以馳名歐洲,因為它擁有舉世聞名的聖安東尼奧教堂(Basilica di Sant’ Antonio)以及著名的帕多瓦大學。中世紀時期,富庶的帕多瓦吸引了許多藝術家、文學家長期居住於此,從事創作。擁有濃厚藝術氣息的帕多瓦,曾被莎士比亞讚譽為「藝術的搖籃」。

斯克羅威尼禮拜堂壁畫的元朝文字

除此之外,被譽為「歐洲繪畫之父」、文藝復興第一個偉大畫家的喬托(Giotto di Bondone,約1266年至1336年),在此留下了神來之筆,即斯克羅威尼禮拜堂的環形壁畫。這座禮拜堂是為了紀念慈恩聖母(Santa Maria della Carità)而建造的。在這座教堂中,喬托繪製出表現《聖經‧新約全書》和《聖經‧舊約全書》故事的大型壁畫。

在這座教堂的壁畫中,「不僅禮袍是採用蒙古人的樣式和布料製成,而且其金色邊紋也是蒙古文字(實為元朝八思巴文)來描繪」。另外,「《不貞的罪惡》畫中有一個戴著遮陽帽的婦女,這種帽子又是忽必烈汗所喜愛的款式。在畫中,《聖經‧舊約全書》中的先知們,捧著多卷展開的古書,上面的正文雖難以辨認是否是蒙古原稿,但字跡和衣服卻是來自於忽必烈汗朝廷(元朝)。這就暗示我們: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和蒙古帝國之間的關係是不可否認的。」──《成吉思汗與今日世界之形成》

蒙古人崇尚白色和青色,他們的民族喜好,催生了東西方兩大藝術結晶,一個是青花瓷作品的成熟和暢銷;另一個是文藝復興的開創者喬托,大量採用藍色為背景進行教堂壁畫創作,取代了哥德藝術慣用的金色,比如意大利斯克羅威尼禮拜堂及聖方濟各教堂的壁畫都體現出這一點。

蒙古人喜歡精美的錦緞,並把這一高檔的絲織品作為禮物送給歐洲的國王和教皇。在喬托描繪聖方濟各的壁畫群中,於展現方濟各成為修士之前的故事時,常會看到無論是他的房間佈置,還是僕人為他鋪飾行路等等許多的生活場景,都佈滿華麗的絲織物,以絲綢的大量運用,描繪這位富二代沒有修行前的生活。聖方濟各出身於富豪之家,自幼市儈紈絝,在他悟道之後,終生以謙卑、感恩之心守貧和行道。

最早出使歐洲的元使者 ──拉班‧掃馬

「歐洲藝術家從蒙古人引進的中國、波斯藝術中借鑒題材和手法,他們也很可能是從拉班‧掃馬本人帶來的禮物中借鑒的。」──《成吉思汗與今日世界之形成》

拉班‧掃馬出生於元大都(今北京)一個維吾爾的富豪之家,後來成為基督教修士。1287年,元朝的藩屬國伊兒汗國阿魯渾汗,派遣拉班‧掃馬出使羅馬教廷及英、法等國。此行,掃馬會見了法國國王腓力四世、英國國王愛德華一世和教皇尼古拉斯四世。尼古拉斯四世厚贈掃馬,遣其回國。掃馬帶著教皇的信件和厚禮,於1288年底(一說1289年7月)返回伊兒汗國晉見阿魯渾汗,並匯報出使之見聞。

1887年,一部以敘利亞文書寫的手稿《主教長馬‧雅巴拉哈三世及拉班‧掃馬傳》被人偶然間發現,拉班‧掃馬的生平與偉績得以彰顯於天下。後來,大英博物館購買了這一手稿,最早的譯本由法國出版。◇

(待續)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