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文章

古代的貴族家庭教育中,「琴、棋、書、畫」是為孩子安排的最重要的課外活動,古代的父母認為,這四大藝術形式是謙謙君子修身所必須掌握的技能,具有清、和、淡、雅的風格,能夠寄寓人與自然的和諧、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古代君子的「四藝」,在現今的教育中依然有重要意義。

提到學琴,很多家長的第一聯想就是鋼琴,中國傳統樂器古琴一點也不比鋼琴遜色。具有三千年歷史的古琴以其「貫眾樂之長,統大雅之尊」被視為高雅的代表和君子的象徵。

專家建議十歲以後開始學古琴為佳,孩子的心智已經開始逐步健全,指法訓練也更加順暢,此時開始學練古琴,更能夠理解古琴的美學。古琴豐富的文化涵載是儒、釋、道三大家傳統文化在琴中的結晶,講求「琴德」與「琴道」,道法自然,重弦外之音,講求中正平和、以善感化。

最近韓國棋手李世石與谷歌圍棋程序AlphaGo的人機大戰結果令人唏噓,然而這次人工智能的對決,也引發了家長們開始重新思考孩子學習圍棋深層意義。現在家長給孩子報讀圍棋班,大多認為圍棋是一項高雅的益智遊戲和消遣,是開發兒童智力的重要工具。

圍棋起源的考究最早源於堯帝,堯帝的兒子丹朱行為不好,於是堯至汾水之濱,見仙人而受其圍棋以教丹朱。所以圍棋最早的意涵是「教化」。黑白棋子象徵陰陽,棋勢的對決象徵著宇宙運動的規律。學棋,不如說是學人生。行棋的過程中,冷靜對待輸贏,能培養孩子豁達的心態。

現在手機、電腦大行於市,不要說書法,普通的漢字學練都有人提出廢止,現在孩子的很多功課都需要借用電腦、網絡完成,漢字書寫的去留都成了一大社會問題。書法,這個古老的藝術,是否還有讓孩子學習的必要?

事實上,書法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有非常大的幫助,尤其對於上小學的孩子而言,此時正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期,習得書法,訓練手指、手腕和手臂的動作對孩子的頭腦與身體的協調性和靈活性都有很大幫助。寓動於靜,剛柔相濟,靜中有動,外靜內動,消除孩子的浮躁情緒,使其安靜下來。

孩子天生就喜歡塗塗畫畫,畫是孩子最初的語言。五歲起,孩子已經可以靈活用筆,國畫具有線條、墨色變化多端的特點,寥寥幾筆就能勾畫出生動的畫面,能夠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國畫尤其講究神似、意境,作畫者要求意到筆隨,力求生動、傳神。畫作中有莊嚴的神佛聖境、有風骨的仁人志士、象徵著氣節的梅、蘭、竹、菊等,對培養孩子的精神氣節有著積極的影響。◇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