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鏡舖:以前皇都好靚
眼鏡舖:以前皇都好靚
洋服舖:李小龍常出入
洋服舖:李小龍常出入
髮型屋:不捨得古蹟建築
髮型屋:不捨得古蹟建築
相關文章

見證過17歲鄧麗君登台、上映過《仙樂飄飄處處聞》、《沙漠梟雄》等膾炙人口荷里活片的北角皇都戲院,盛傳遭新世界關聯財團大舉收購業權,保育團體擔心有63年歷史、見證香港歷史變遷的皇都戲院面臨拆卸重建命運,國際組織也對此發出「文物危急警示」,呼籲切勿輕拆。古蹟辦原建議把戲院評為最低的三級歷史建築,但在各界強烈的保育呼聲下,古諮會昨日決定押後評級,再作詳細研究。

近年來香港民間保育意識提升,經歷過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的同德大押,去年在民間反對聲下仍避不過清拆命運。近期多個民間團體密切關注有60多年歷史的皇都戲院,不希望再有歷史建築從香港市面消失。

現存最舊戰後單幢式戲院

舊皇都戲院的前身為璇宮戲院,1952年開幕,1959年易名為皇都戲院,是北角的地標,也是現存戰後戲院建築中最舊的單幢式戲院建築。最具特色之處是屋頂由一系列外露式拋物線型桁架,從上方吊著天花,物料非常見的鋼材,而是混凝土,專家估計是因為價錢較便宜,貫徹了戰後初期現代主義建築,以較為廉價又快捷的方法興建樓宇。

皇都戲院的弧型立面將兩面外牆連接,正中央有一幅題為「蟬迷董卓」的大型浮雕裝飾,乃出自名畫家梅與天之手筆,最近隨著外牆廣告牌拆下,得以重見天日。戲院也仍然保留昔日的紙皮石告示牌及門口招牌。

17歲鄧麗君登台

舊皇都戲院曾經是全港數一數二的大型戲院,1950至1980年代上演過頂尖的西方文化藝術、電影、粵劇及亞洲歌舞表演,是香港重要文化地標。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演出,可算是1970年8月隨台灣凱聲綜合藝術團而來的、年僅17歲的歌后鄧麗君登台獻聲。

曾經風光一時的皇都戲院,見證著香港數十年來的變遷。1997年結業,期後改為現時的桌球會。

國際機構發「文物危急警示」

古物諮詢委員會昨日加開會議,議程中包括討論將北角皇都戲院評定為三級歷史建築。上周,文化企業「活現香港」、長春社以及Docomomo HK(國際現代建築文獻組織香港分會)發表聯合聲明,促請古物諮詢委員會(古諮會)將北角舊皇都戲院至少評為一級歷史建築。

著名的權威保育組織Docomomo International在今年3月23日發出「文物危急警示」,要求避免清拆皇都戲院,撰寫報告的德國Zittau/Görlitz University教授Jos Tomlow形容舊皇都戲院為全球獨一無二:「呈拋物線型的混凝土桁架設計,是全球戲院建築中的唯一案例。」

混凝土飛拱設計全球獨有

活現香港共同創辦法人及行政總裁陳智遠強調,皇都戲院的獨特性在於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見證了北角的繁榮歷史,「北角50年代作為『小上海』,是最潮和最in的地方。裏面有很多高尚的娛樂,有遊樂園、表演場地、歌廳。(皇都戲院)是北角當年的寫照。如果拆卸,當年的歷史就消失了。」

他表示,雖然無論是一級或是三級歷史建築,都可能會面臨拆卸的命運,但民間保育團體仍然要發聲,要宣示歷史建築的重要性,同時未來如果重建時,當局也都會看其評級才決定是否批准。

傳新世界去年大舉收購業權

昨日趁古諮會開會到場表達訴求的公民黨副主席陳淑莊指,Docomomo International是第一次對香港建築物發出警示。她希望古物諮詢委員會重新評估,不要「貿貿然」或「粗製濫造式」地將其訂為三級。

北角皇都戲院大廈去年已傳出被新世界或相關財團大舉收購,包括9月份以近6,800萬元連購一批舖位,每個收購價介乎400萬至1,100萬元,部份「迷你舖」呎價高見6.5萬元。11月底又再出現17宗成交,涉及約1.73億元。

陳淑莊解釋,民間緊急呼籲當局考慮調高皇都戲院的評級至一級,主要是因為目前皇都戲院約200多個住宅單位及80個商舖,去年開始發現有大手成交,擔心大財團介入,如果收購達八成就可以重建。「因為如果評為一級,將來業主要拆卸時需要向政府部門申請,如果沒有批准而動手的話,那就可以像景賢里一樣可以立即提升為暫定古蹟。就可以根據《古物和古蹟條例》有相關行動。」

古諮會押後評級待研究

早前,古物古蹟辦事處建議皇都戲院評為三級歷史建築,古諮會原定昨日開會作決定。但在民間和國際的保育呼聲下,古諮會昨日最終未有決定,建議由相關評審小組再作詳細研究,包括戲院最具歷史價值的地方,及建築的獨特性等。主席林筱魯表示,倉促決定評級,並非負責任做法,又指不會為古蹟辦進行資料搜集設時限。

另外,古諮會昨日同意古蹟辦建議,將舊鯉魚門軍營三幢一級歷史建築物,列為法定古蹟,又將馬鞍山礦場建築群評為二至三級歷史建築。◇

非蘇聯風格  而是錯版建築

對於有人指皇都戲院頂部拋物線形混凝土飛拱,帶有蘇聯建構主義色彩,專注香港建築研究的港大建築文物保護課程主任李浩然認為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他追溯到當年在圖則上簽名的「原建築師」George. W. Grey,實際上是一位工料測量師,由於他本身不懂設計,於是請來兩名中國大陸相關科目畢業生來設計。

由於豪華戲院要求內部沒有柱子,工程師於是利用類似道路和橋樑的結構來設計屋頂,「所以它的屋頂是一座橋,用橋樑的設計托住下面的空間。」他形容,皇都戲院有如錯版建築,所以很珍貴,「因為少有,以後也不會有。」

經歷過同德大押遭拆卸的個案,曾任古諮會成員的李浩然認為,要保護歷史建築,最重要的元素是「社會價值」,「就是市民對建築物的集體感情強不強烈。」他強調社會價值要靠民間去發起,同時也是最有力的聲音。他以天星碼頭為例,當年有成千上萬的人出來爭取,便可衡量其集體感情。又如李小龍的故居,論歷史或建築都夠不上保存,但是有很強烈的「集體感情」,「有成千上萬來自全世界的李小龍迷致函當局。」最後政府要求業主不要賣給地產商重建。

【皇都戲院半世紀情懷】

眼鏡舖:以前皇都好靚

公主眼鏡中心老闆梁華成,92年便搬入現址,「58年少時入行,69年開舖頭做老闆,這一行做了50幾年……大財團收購,我們就變得無生意做了。」

提起皇都戲院當時的輝煌,梁華成笑言「以前的皇都戲院好靚,舞台都好靚」,當時好多明星名流經常出入戲院,「那時姚蘇蓉來這裏唱歌,好爆棚的,買不到票……鄧麗君來在這裏唱歌時,才十幾歲,好細個。」

梁生現年73 歲,他說如果不拆遷,還可以做多十年八載,但要說離開,最不捨的是街坊情誼,以及一些舊時的記憶。

洋服舖:李小龍常出入

輝煌洋服店同樣有50幾年歷史,同樣70幾歲的老闆曾少文兩兄弟亦在皇都戲院舊址長達廿幾年,以前只做男衫,獲很多知名男明星光顧。如今人們少做衫,他們則無論男女衫都做,亦多接受改衫。

哥哥曾少文說,70年代到80年代皇都戲院都幾暢旺輝煌,那時李小龍常出入戲院,亦見過鄧麗君等好多明星。90年代戲院改建租出去,有好多商場、時裝舖等各種舖頭搬入。而隨著生意轉差,業主都有減少一成租金,以回饋老租戶數十年的合作。

髮型屋:不捨得古蹟建築

海韻髮廊老闆溫先生希望可以保育下來,「我倒不是為自己的生意想保育下來,當然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外面(大廈外牆建築)已經有些古蹟,(浮雕裝飾)被一個好大的廣告招牌遮住幾十年,剛剛重見光明,最近都有好多人過來影相。」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