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文章

自去年9月開學以來,已發生多宗學生輕生事件,懷疑與學業壓力有關。有團體表示,青少年輕生多來自學業壓力,而為何結束自己生命,或與家長太過保護子女,令子女抗壓能力降低有關。

昨日凌晨一名15歲姓周中四男生被發現從黃大仙竹園南邨商場墮樓自殺身亡,是今年第4宗中學生自殺事件;3月5日,一名中大醫學院女生也跳樓自殺,已是過去一年,第9宗大學生自殺事件,當中5宗為中大學生,連串事件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有關注團體呼籲青少年多利用電話熱線尋求正確的幫助。

有傳媒報導,昨日凌晨在黃大仙竹園南邨商場墮樓自殺的周姓中四男生,生前曾向家人透露不愛讀書,事發前以手機WhatsApp向母親發出死亡短訊,其母立刻報警,但已無法挽回悲劇的發生。死者就讀的聖文德書院表示,全校師生極為難過和悲痛。並指死者在生時積極參與課外活動,和老師及同學關係良好,成績中等,上課正常,沒有長期缺課。目前事件交由警方跟進,不宜在現階段作任何揣測或發表意見。

校方「危機處理小組」已接手跟進有關事件,包括為事件作評估、慰問有關家長及為同學提供輔導,協助疏導學生情緒,並已就事件發出家長信。

這是今年第4宗中學生自殺事件,2月18日,一名16歲吳姓中五男生,在將軍澳怡明邨怡情樓寓所墮樓身亡,警方稱不排除與讀書問題有關。同月12日,一名12歲姓黎中一女生,在牛頭角道251號花園大廈百靈樓墮樓亡,調查相信因校園生活不開心跳樓輕生。1月18日,14歲姓林新加坡籍少年,在赤柱大潭道豪宅墮樓亡,死者生前就讀香港國際學校9年級(相等於中三),相信受學業問題困擾尋死。

求助學生最幼剛入小學

去年9月,港大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根據死因庭資料,推算本港2014年自殺率,發現每10萬人中有12.3人會輕生,雖較2010年13.8人為低,並呈下降趨勢,但15至24歲青少年的自殺比率,卻較前一年輕微上升2%。其中以「跳樓」結束生命的人佔整體自殺個案超過一半,其次是「自縊」及「燒炭」。

青協去年在8至9月訪問3,950名中小學生,40%受訪者稱開學有壓力、不安、擔心;25%受訪者表示壓力指數極高。最令他們感到有壓力的是測驗考試、太多功課以及課程太深。青協「關心一線」在去年上學年共收到1.7萬餘宗與情緒相關的求助個案,7,000多宗與學習有關。其中年紀最小的是剛升小學的6、7歲學生。

撒會:壓力多來自學業

對於今年以來便發生4宗中學生自殺、2宗大學生自殺個案。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總幹事曾展國表示,近20年以來,20歲以下的求助個案逐年下跌,由過去的近20%跌到只有5%,反映年輕人現在的求助心態和以前不同,「可能他們現在慣了網上的世界,很多時在網上面一些論壇,或者他們自己的網絡聯繫裏面和人說自己的東西。這些情況其實反而不是好事來的,因為很多時未必拿到一些正確的幫助。」

曾展國表示青少年很多壓力是來自於學業,目前普遍存在的情況,就是家長對子女課業上的要求高,他相信這與生活逐漸富裕有關,又說很多家長對子女有求必應,或是幫他們解決很多生活上及人際關係問題,但會格外重視子女學業,同時也導致年輕人抗壓力的能力低,「所以他們不是那麼需要應付一些難關,甚至可能和人相處的問題,父母都可能幫他們處理了。你可能都有聽過,有些父母會和小朋友去『見工』,幫他們打電話給老闆請假,幫他們打電話給老闆辭職,這些都不是未聽過的事。」

他建議父母放手,讓子女處理自己的人際關係,「我們以前都說,小朋友玩然後嗌交,然後又再玩過,未必一定很大件事的,除非去到欺凌這些情況,但一般情況我認為應該由小朋友自己去處理小朋友自己的事情,這些家長要懂得放手,不要保護得那麼厲害。」

讀書非人生唯一出路

曾展國也建議家長給年輕人選擇自己喜愛的事物和專長去發展,發揮自己的潛能,「不要將讀書或者學業成績看為他們人生唯一的出路。每一個人他們的專長或者興趣都不同,而且社會上都不是純粹要讀書好的人才可以令社會發展的,其實社會裏邊有不同行業的需要。」他強調如果勉強子女,反而會令雙方沮喪,效果也不理想。

有鑑於年輕人喜歡上網聊天,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早在6、7年已設立網上防止自殺的服務,每晚都有義工當值,在聊天室內聽取求助者傾訴。另外,針對青年喜歡以手機上網,曾展國透露撒瑪利會計劃發展手機程式,希望提供更多平台,方便青年前來求助。他又說目前透過網上平台求助個案,多是學業和感情的問題,還有一些則是家庭問題。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之前曾表示,今年學生自殺個案頻率之高,是其從事教育以來聽過最多的一年。他又說,學生在求學階段都有不同壓力,如果因此而自尋短見,是社會的悲哀,他認為教育界一定要反省現時的情況作出改善。

五宗中大生自殺 沈祖堯悲痛

不僅是中學生,大學生自殺的情況令社會響起警鐘。本月5日,一名中文大學醫學院三年級女生張詠恩(20歲),洋文名Christy,從其粉嶺牽晴間寓所跳樓身亡,據悉是因不堪考試壓力,張詠恩自幼學業成績優異,曾獲邀出席中學母校舉辦的文憑試優異生聚會,並獲頒證書表揚她在公開試獲得優異成績。

中大發言人指校長沈祖堯對張詠恩的離世悲痛不已,並向其家人致以深切慰問,希望他們能堅強面對,走出陰霾,並再次呼籲年輕人要珍惜寶貴的生命,切勿輕言放棄。

發言人又說希望年輕人要勇於向身邊人傾訴,有需要時亦要積極向輔導專業人員求助。醫學院職員亦舉辦「小白花活動」,供學生弔唁去世學生。

沈祖堯在其網誌中表示了解現今孩子不快樂的原因,認為可能是父母將自己的夢想和期望都放在他們肩上,令孩子們失去快樂的童年,「讓我們的兒子有個快樂的童年吧!人生能快樂無憂的時間不多。讓他們去做個美夢吧!那怕是不賺錢、不成名的。人生活得快樂不是比『成就』更重要嗎?用一生的努力,賠上了青春, 送掉了快樂,去買一塊不到六百呎的『磚頭』,值得嗎?」

他又說,學年開始至今,已有20多名香港學生輕生,因此呼籲老師、導師、同學成為有需要同學的守護天使,「他們需要你的鼓勵去度過未來的日子。那是老師的責任;那是朋友的義務。」

自去年9月開學近半年來,連同今次已經發生7宗大學生自殺慘劇,上周三在立法會上有議員追問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八大院校有否設置臨床心理學家專責學生精神健康,並要求推出措施提升學生的逆境商數(Adversity Quotient)。吳克儉以院校自主為由,稱資源由各院校自行調配。又說,自殺問題成因複雜,當局會繼續與相關的政府部門及機構合作,加強學校對學生的精神健康需要的警覺性,及早識別需要協助的學生,防止悲劇發生。

有大學生表示自己不贊同這種結束生命逃避壓力的行為,他解釋,人生路十分漫長,即便在現階段遇到挫折,不代表挫折會持續一生,如果在單一困難前就終結自己生命,斷絕未來路途,是最為失敗的事情。他又說,香港社會過於功利,太多家長將學生成績優劣視作將來能否獲得優良工作或成功的憑證。但他說「行行出狀元」,現今社會已與過去「唯有讀書高」的社會不同,在外國甚至連「打機」都有職業聯盟,不少人靠電子遊戲闖出一片天。他呼籲家長不要向子女施加太多壓力,畢竟「兒孫自有兒孫福」,若因過度「望子成龍」極力催谷,而令子女壓力過大,結果只會得不償失。◇

去年9月至今 16學生輕生

2015年

9月8日
中大教育文憑課程21歲男生疑因情緒問題於慈雲山寓所自殺。

9月10日
聖若瑟英文中學11歲男童於觀塘家中墮樓身亡。

9月14日
東華三院鄧肇堅小學小五男童與其母於屯門寓所墮樓身亡。

9月23日
土瓜灣一名13歲中一少年,懷疑升中未能適應墮樓身亡。

10月24日
一懷疑有情緒病17歲男生在葵涌華景山路華員邨寓所墮樓。

11月3日
理大一資訊工程學系二年級學生深夜於沙角邨寓所墮樓。

11月4日
樹仁大學21歲女生,從筲箕灣寓所跳下自殺。

11月18日
中文大學一名18歲姓梁女生疑因學業問題困擾,跳樓身亡。

12月15日
22歲中大男生,突然由西環寓所大廈墮樓身亡。

12月16日
兆基創意書院中四女生,於旺角大廈天台躍下,當場不治。

2016年

1月17日
一名14歲中三男學生,晚間於赤柱大潭道豪宅躍下身亡。

1月20日
一21歲中大城市研究課程4年級女生,疑因學業及感情困擾自殺。

2月12日
12歲女童懷疑因生活不如意於牛頭角自殺。

2月18日
將軍澳一名16歲少年於新年假復課後首日從寓所躍下身亡。

3月5日
疑受學業困擾,中大醫學院三年級女生在粉嶺寓所自殺。

3月7日
一名曾向家人透露不愛讀書的15歲中四學生在黃大仙南邨商場自殺。

24小時求助熱線︰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熱線︰23892222
撒瑪利亞會熱線(多種語言)︰28960000
生命熱線︰23820000
東華三院芷若園熱線︰18281
社會福利署熱線︰23432255
醫院管理局精神健康專線(24小時精神健康熱線諮詢服務):24667350
明愛向晴熱線:18288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