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文章

編者按  病入膏肓是很常聽到的用詞,形容一個人的病情很嚴重,似乎已經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有點類似西醫所說的重症。不過,人為甚麼到最後會演變成「病入膏肓」?這樣的病情還有希望嗎?

病入膏肓的歷史典故

晉景公在位之時,做了些不合道義的事情。一天,夢見披散著長髮、並且長髮及地的厲鬼,鬼說景公殺了他的孫子是不義之舉,請了天命來取景公命。於是破壞大門、又破壞寢居門進入、再破壞了寢室戶門進入寢室。

景公驚醒後,召喚能見到常人看不到的另外空間的巫卜者;巫卜者所云和夢中情景完全相同。巫卜者還預言了景公的未來,云不能吃到新麥子了,意思是過不了夏秋之時。

秦和晉是盟友,景公向秦國尋求名醫治病。秦名醫醫緩出行來晉國,尚未到達的時候,景公又做了第二個夢,夢見他所患的疾病就是小鬼,又叫「豎子」,有兩個豎子在搞怪。豎子對話說,醫緩是個良醫,他必定會傷得了我們,該躲到肓之上、膏之下,那個地方,藥物無可奈何,攻不到我們。

醫緩為景公看了病,真的是治不了了。以後的人,稱很難治療的病,就叫做「病入膏肓」。

「膏肓」在何處? 

《搜神記》說膏是在心臟之上、肓是在心臟之下,而《千金要方》卻說在心臟下方和橫膈之上,有點類似胃的本體部位。

人有12條經絡,其中有一條叫做「足太陽膀胱經」的,這條經絡上分佈了67個穴道。背部「胸椎」的第四椎之下,自脊柱中央旁開3寸,相當於心臟的中心位置,有個穴道,名稱就是「膏肓」。

嚴重病情能否治癒?

病入膏肓是否還有希望?這必須從甚麼是「入了膏肓」的病說起。

《左傳》云,兩個「豎子」對話中,說躲到「肓之上、膏之下」,醫緩也說那個病是不能治的,因為它「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意思是,用各種方法都攻不到、達不到,藥物也都不能到達,就是不能治的病了。

因此,依照以上說法,「膏肓」就是,隱在心臟或胃附近的、很難碰觸到的地方,用藥物、用針灸都很難碰觸到,針深了就傷心臟、針淺了就沒有效果;也有穴道的名字就叫膏肓的。總之,膏肓穴附近的痛是很難治療的,如果真的是內科心臟或胃的部位,當有了病情,更是很難治療的。

天無絕人之路

很難治療,就是「不能治療」的意思?不是,可能有機會治癒,舉個例子。

看《遼史》本傳,疊里特,精於醫療的手段,見人有疾病痛苦,雖隔著紗也能清清楚楚地看見。太袓患心痛的病情,召疊里特診視,疊里特看出他的膏肓有如彈丸大小的瘀血,可是藥不能及,卻認為可以用針治癒。於是扎針之後,帝嘔出瘀血,痛就止了。

膏肓痛 不等於 病入膏肓

足太陽膀胱經分佈有67個穴道,其中有膏肓穴,它最接近心臟。強烈地運動手臂和背部,膏肓附近的肌肉和肌腱,如果有大的動作,可能扭曲而傷到大塊的肌肉,那時膏肓附近會感覺到非常地痛。另外,心臟的冠狀動脈如果阻塞,很可能發生「心絞痛」,甚至「心痛徹背」,膏肓痛得不得了。

很多的人聽過「膏肓」這個名詞,也知道它分佈在哪個地方。於是當「膏肓痛」的時候,就以為那是「病入膏肓」了。其實,膏肓附近有個穴位被壓到之時會感覺很痛,名叫「譩譆」,它的得名是因為人感到痛的時候,會發出「譩譆」的聲音。《針灸大成》云:「正坐取之,以手重按,病人言譩譆應手。」

在膏肓穴附近的肌肉痛,筆者的經驗,按揉「尺澤穴」,會有相當程度的解決。如果是心臟之病,那就從心臟來治療,還是蠻有療效的。如果是心臟的痛,有個「陽溪穴」,按壓它也能緩解。

另外空間之謎 病源物質藏匿處?

再回到晉景公做夢的那個故事來。景公夢到的「厲鬼」為甚麼來指責景公「不義」?還領了天命來取景公之命。兩個「豎子」憑甚麼藏在景公的膏肓之中?

原來是景公殺了不該殺的人。殺生,在修煉界就是蠻嚴重的問題,直接造下了「業力」。

追溯過去,原來景公在魯成公八年的時候,聽信錯誤訊息而殺了宋國的大夫趙同和趙括。厲鬼所云是:「殺余孫,不義。余得請於帝矣!」原來是造下了大的「殺人業力」。

人類五官能探知的世界是很狹窄的,同時同地還存在有另外空間,雖然不能探知,卻也有時能感覺得到。

晉景公做夢的故事,講明了他的病,是由另外空間的原因造成的(有兩個豎子在搞怪)。筆者在多年的修煉與行醫實踐中領悟到,法輪功創始人李洪志先生關於病的成因的論述,是真實不虛的。晉景公病入膏肓的故事也是一個佐證。

晉景公所以病入膏肓,是因為他做了不好的事造成的惡果,修煉人叫業力輪報,也就是一般人說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現在有很多奇奇怪怪的病治不好,有些是人自己的行為導致的。一個人想要健康長壽,除了講究科學養生,還要多做好事不做壞事。

膏肓病難治,就是它所處在的部位「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在心臟部位,古人認為就是非常難治的,心臟病往往是一旦發生就死。可能就是那個「針藥都達不到」的地方「臥著一個靈體」(《轉法輪》)。

現代的中醫,也因為對於心臟生理學的了解比古時好得多,所以「病入膏肓」還是能有方法調治的。◇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