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文章

教育局課程發展議會發表的「更新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小一至中六)」的公共諮詢今日截止。諮詢文件中提出「學生在掌握繁體字後,亦應具備認讀簡化字的能力,以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及加強與內地、海外各地的溝通」,引起社會熱議。

多個家長和關注組織呼籲一人一信向教育局施壓,亦有政黨團體前日到政府總部請願,反對將學習簡體字列入課程指引。

學者:推簡體字是政治需要

學界擔心課程指引中要求學生學習簡體字會導致學生捨難取易,從而不再寫正體字,也有學者憂慮中共對香港的文化滲透。

前香港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鄭宇碩,表示自己不贊成學生學習簡體字,因為掌握繁體字,很容易就看懂簡體字,不明白為何教育局要在缺乏廣泛諮詢的情況下,突然要學生學習簡體字,質疑有政治動機,「是不是北京方面推動?或是討好北京?」他認為香港抗拒赤化,在目前的環境下,如果沒有得到廣泛的民意支持,是不應該輕舉妄動要求學生學簡體字。

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導師陳惜姿,撰文反對把簡體字納入中文科課程。她稱:「若學校把簡體字納入課程,學生捨難取易,繁體字很快被忘掉。中國幾千年累積的文化結晶,再不能在香港好好保存。」她又擔心推動簡體字和普通話教中文,不只是表面的理由,「掌管語言就是掌管權力,語言從來是政治的手段。」

美國《中國事務》雜誌主編伍凡指,簡體字是中共文化的圖騰,「把簡體字引入到香港,那就是說,中共文化要滲透進來,從文字上滲透進來。」

對於社會上對「認讀簡化字」的不滿,教育局前日下午在網站上刊登了《繁簡字問題正面睇》一文,稱簡化字並非是次諮詢項目,2002年「認讀簡化字」已經出現在課程指引中,又澄清「教育局並沒有計劃在中、小學階段規範學生在常規課堂內學習簡化字」。

正體字是文化寶藏

中共自建政以來即大力推行「文字改革」,但近年來大陸出現了很多要求恢復正體字的聲音。2007年,在北京舉辦的第八屆國際漢字研討會上,與會的東亞各國學者達成共識,決定製作統一字型的標準漢字,以正(繁)體為主。而中共官方也放棄了提倡簡化字的立場,轉為「簡體字和繁體字並存」。

台灣心理教育專家陳彥玲博士指,正體字是先賢留給世人的文化寶藏,「從正體字字形本身看,有其陰的一面,有陽的一面。陽的一面就是字的字形,陰的一面我們要看它的內涵。這字裏面有教人做人的道理。比如前進的『進』字,它的內涵是越走越佳、越好的意思。簡體字的『进』是叫人走到井裏。比如愛人的『愛』它裏面有個心,簡體字就沒有,沒心愛誰呢!」

另外,人文科同樣亦正進行諮詢。學民思潮發聲明,質疑必須學習的內容中,增加了有關法治及國民身份認同的內容,卻刪去了有關人權丶公義及政治參與的內容。學民思潮認為,此次更新中大量提及了對國家發展的關注、對一國兩制的認識等。但「人權」、「自由」和「公義」等字眼卻只分別提及一至兩次,質疑是否刻意避開普世價值部份,令學生接觸不到這些與民主相關的概念,憂慮是次改動將會是國教的翻版,將偏頗的知識傳授予學生,要求教育局延長諮詢時間,並加強宣傳。◇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