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文章

在中國大陸的中小學歷史教科書中,中共軍隊打贏了上甘嶺戰役,被描述為韓戰的「決定性勝利」,電影《英雄兒女》吹捧的就是這一段歷史,其插曲《我的祖國》更是伴隨著大陸幾代人的成長。然而近來有專家分析發現,美軍史料並沒有提及「上甘嶺」,更無「上甘嶺戰役」之說。

近年來,或許因網民質疑,中共史料開始與「國際接軌」,上甘嶺被說成是三角嶺(三角山)。可是在美軍史料中,拉鋸戰中的三角嶺之戰既非「決定性改變韓戰形勢」,更非美軍慘敗,也沒有死傷很多人。而電影《英雄兒女》的主角王成的原型蔣慶泉也不「光輝」,陣地淪陷後他被俘回國,在「叛徒」的陰影下生活了30年,人生淒慘。

美軍史料沒有「上甘嶺」

電影《上甘嶺》展現的背景是:1952年秋,韓戰進入最後關鍵階段。美軍調動6萬多兵力,在三八線附近發動大規模進攻,企圖奪取上甘嶺陣地,進而攻佔五聖山,堅守上甘嶺陣地的中共軍隊某部八連,打退了20多次進攻,堅守了24天,從而贏得時間,使整個北韓戰場形勢發生根本變化。

中共的戰史資料也稱,上甘嶺戰役是韓戰後期僵持階段的一次主要戰役,由美國第9軍發動,以爭奪北韓中部金化郡五聖山南麓村莊上甘嶺及其附近地區的控制權,屬於聯軍「金化攻勢」的一部份。

然而,在美軍的史料和美國人的回憶文章裏,找不到有關「上甘嶺」的描述。近年來,中共重新註釋了「上甘嶺」。百度網站介紹,上甘嶺之戰即聯合國軍的三角嶺之戰(Battle of Triangle Hill),是「金化攻勢」即聯軍「攤牌行動」(Operation Showdown)的一部份。這次戰役發生在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期間,歷時43天,並最終取得決定性勝利,使美國回到談判桌。

上甘嶺戰役乃小戰

即使按照中共最新說法,上甘嶺戰役即「三角嶺」之戰;「金化攻勢」即聯軍的「攤牌行動」,可是從美軍史料看,攤牌行動是個小計劃,當時的聯軍副司令范‧弗里特(James Alward Van Fleet)的「攤牌行動」,目的是攻佔「三角嶺」,迫使中共軍隊陣地向北退1,140米。

從美軍1951年1月24日到6月24日期間的作戰形勢圖上看,聯軍的防線從三八線以南數10公里一直攻到三八線以北35公里。6月23日蘇聯駐聯合國代表馬立克奉史太林之命緊急呼籲停火,中、北韓和美方(不包括南韓)25日積極響應,從此開始了兩年多打打談談的局面。

當時的聯軍陸軍總司令李奇微(Matthew Bunker Ridgway)認為:中國人沒有能力再打大的戰役。8月到10月,聯軍副司令范‧弗里特(James Alward Van Fleet)為「修直」東部戰線進行了「血嶺」(Bloody Ridge)和「傷心嶺」(Heartbreak Ridge)戰鬥,最後美軍和韓軍佔領了一系列高地。三角嶺、阻擊嶺都在三八線以北50公里處了。

美國伊利諾伊州的參議員維沃里托(Louis S. Viverito)參加過北韓戰爭,2010年6月,維沃里托發佈的韓戰紀念視頻中,幾乎提到了韓戰的所有重要戰役,但其中沒有三角嶺,更沒有上甘嶺了。

1952年2月,新婚剛4個月的他告別妻子來到北韓戰場,在北韓戰場服役14個月,中共所謂的「上甘嶺戰役」發生在他服役期間。因此,三角嶺之戰或說上甘嶺戰役也只是小戰役,並非甚麼「決定性戰役」。有專家對當時的戰爭地圖進行分析說,「上甘嶺」不是嶺,是個只有10幾戶人家的小村,坐落在V形山梁之間。

實際上,從1951年下半年起,北韓戰場再無大規模戰鬥,聯軍陸軍總司令李奇微被調任駐歐美軍最高司令,10萬美軍被秘密從北韓調往歐洲,對應蘇聯增兵東歐的15個師。美軍在北韓戰場的兵力由最多時的30多萬降到弗里特「攤牌行動」時的12萬。

美軍成功攻佔三角嶺

美軍這項行動發生在1952年10月14日至25日之間,歷時12天。到10月20日時,駐守的中共軍隊45師死傷近半,聯軍控制了「阻擊嶺」以及「三角嶺」的大部份區域。10月25日,弗里特撤出佔領「三角嶺」的美軍,由南韓軍2師31團接防,南韓軍2師17團繼續把守「阻擊嶺」。

美軍撤出韓軍接防後,中共軍隊多次反攻「三角嶺」。11月5日,聯軍直接指揮戰鬥的詹金斯(Ruben E. Jenkins)中將決定停止對三角嶺的反攻,重點防守「阻擊嶺」。南韓軍放棄「三角嶺」後,中共軍隊多次反攻「阻擊嶺」,直到11月25日與南韓軍的拉鋸戰結束,終未得手。所以從美軍10月25日撤出後,在中共軍隊與南韓軍的拉鋸戰中,中共軍隊最後奪回了「三角嶺」,但「阻擊嶺」為南韓軍所佔領。根據美軍的記載,這場戰役中的傷亡人數分別是:聯軍死傷6,131人(死1,461,含美軍365、南韓軍1,096;傷4,670,含美軍1,174、南韓軍3,496),中方死傷11,529人(死4,838;傷6,691);此外,美軍1人被俘,南韓軍97人失蹤。但百度上稱,「聯軍傷亡25,498人,傷亡率在40%以上。中方1.56萬人,傷亡率在20%」。

按美方說法,聯軍死傷人數不到中方的一半,而美軍只死亡365人,或許能夠解釋為何美軍當作小戰役,而中方當作重大戰役,一場殘酷的山頭拉鋸戰,或中、美兩方指的不是一個戰役?但怎麼說都不是中共所說,是北韓戰場的「決定性戰役,以中方大獲全勝而告終。」

虛構「王成」上「賊船」

電影《英雄兒女》中,「為了勝利,向我開炮!」的主角王成,被指為中國電影史上最有名的「虛構英雄」,其原型是因陣地失守而當了俘虜、被當作叛徒30年的蔣慶泉。2005年2月中共軍方報紙《解放軍報》刊登了一篇題為「電影《英雄兒女》的幕後珍聞」的報道。文章稱,《英雄兒女》是根據巴金1961年的中篇小說《團圓》改變。當時任文化部副部長的夏衍讀後,責成長春電影製片廠的導演武兆堤和編導毛烽將其改編成電影。但關於王成的犧牲只有一句話:「只是王成沒有能回來,他勇敢地在山頭犧牲了。」其它的甚麼都沒有。

編劇毛烽拿過小說無從下筆:「我說這個沒辦法,我沒那個本事。」導演武兆堤卻威脅他說:「你幹也得幹,不幹也得幹,上了這『賊船』就不能下來。」於是,人們心目中的「英雄兒女」就這樣憑空誕生了。

在編造王成犧牲的細微情節時,毛烽和武兆堤意外地發現一篇戰地通訊:「敵人離我50米,炮彈打50米,又近了,到30米,再打,到20米,最後10米,不能再打了,一直到最後,直接朝我瞄準,最後喊向我開炮!」於是這成了電影中王成的英雄場景。

「王成」變「叛徒」30年

這篇〈向我開炮!〉通訊的主人翁叫蔣慶泉。蔣慶泉並沒有死,炮彈將他震暈後他被俘了,陣地也失守了。人們都以為他已死去。然而1953年5月,中共在聯合國軍隊交換的戰俘人員名單中,發現了蔣慶泉的名字。他從此厄運連連。

2010年6月17日《瞭望東方》周刊報道了《英雄兒女》的幕後故事。蔣慶泉說:「開始都以為我死了,家裏還掛了烈屬牌子。我回去,補助烈屬的小米先沒有了。剛回去那幾年還是挺難,因為地都不會種了。我們村有當兵的會講在前線的事兒,我就聽著,不說話。我們村沒幾個人知道我怎麼回事。」

「運動的時候要鬥爭我,說我是叛徒。公社屋裏都是我的大字報,牆上也是,繩子上掛著也是。結果沒幾天林彪就摔死了,沒鬥爭起來。我算是躲過一劫。我們這一片兒有兩個被俘回來的,一個在山海關車站那邊,被關起來了;還有一個,大糞都歸他挑。」

8幾年的一天,蔣慶泉所在城鎮民政局突然公開宣佈,取消對他的處分。蔣慶泉說:「我在石峴洞北山那麼苦都沒哭,這次哭了。30多年了,我委屈啊!」但戰爭給蔣慶泉留下病,近期右眼突然不行了「大夫說可能是打仗時留在眼睛裏的。其實好幾十年了,天天頭痛,吃止痛片。眼前人一多就難受。」

此外,創作電影《英雄兒女》歌曲《我的祖國》和《英雄讚歌》的作家劉熾,文革時期被打成黑幫,進「牛棚」接受「批鬥」。之後又下放到農村,在遼寧盤錦勞改了整整8年,飢寒交迫。

有一天他所在村子裏放電影《英雄兒女》,他死活要擠進去看,人家不讓他進去看,他也買不到票,就對那個放映員說這歌曲是我寫的,人家一看他又矮又瘦,腰間繫了一個草帶,身上披了件破棉襖,怎麼都不相信他是劉熾,說你算甚麼劉熾!讓他滾!

歷史背景:韓戰

1950年6月25日北韓首領金日成首先打過三八線,發動了韓戰,26日,由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向安理會提交動議案,以13比1票(蘇聯缺席,南斯拉夫投反對票)通過,組成了以美國及南韓為主,英國、土耳其、加拿大、泰國、新西蘭等17國組成的軍隊,與北韓人民軍及中共軍隊開始了在北韓半島的戰爭。1953年7月27日22點,北韓、中共與聯合國軍簽定停火協議。90年代中期起,俄羅斯解密了一大批前蘇聯韓戰檔案,證明了蘇聯如何參與和指揮這場戰爭,金日成如何獲得史太林同意和中共的支持,首先挑起了戰爭;也證明了當時的美國絲毫沒有入侵中國的計劃。

在韓戰中,中共派遣240萬軍隊入朝,把毫無作戰經驗未受過訓練的農民投入韓戰,3年戰爭造成90萬人傷亡,很多士兵死得淒慘。頭3次戰役因穿單衣而被凍死凍傷就達20萬。◇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