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女人,如果說擁有美貌得靠上天恩賜,那麼,同時擁有一份或者幾份成功的事業,還會煮出精美絕倫的餐點,且達到國際級水準……就更難碰上了。有幸碰到這罕見物種中的一人,她就是曾做過平面模特兒、空姐、法國時裝及珠寶設計師、美國協會催眠治療師、香港廣告美術指導、法港日時裝品牌行政總經理、專欄作家等等頭銜的美女廚師──「左字廚房」私房菜創辦人鄧子怡George。

撰文│王文君
圖片│鄧子怡提供
設計│Ingrid

George,在一個十足男性化的名頭下,卻是一位五官生得細緻的溫婉女子,十足一個美人胚子。自稱「鄉下妹」的鄧子怡,生於香港,小學畢業後舉家移民西澳珀斯(Perth)。12歲時,已拍第一個廣告。中學時,常在暑假期間前往台灣和日本拍雜誌廣告。大學時留學英國,主修平面設計和時裝設計,並曾榮獲英國全國時裝畢業典禮秀最佳五名獎。


拍廣告時的鄧子怡

近年來,許多媒體關注她煮出的花樣美食及在飲食方面的佳績多過她本人。然而,接觸到她本人,無論是她所經歷的淒美戀情;還是她曾涉足的各種行業,包括早期在「玉郎」旗下做過女助理,以及當中取得的不凡成就,都令記者想和讀者分享,令同樣有此經歷和夢想的人,也來一起品味人生的起伏跌宕。

人生如戲 異國戀情生死別

年輕時,人未必懂得珍惜。無論父母對子女的愛,抑或是情人之間那份戀情,特別是初戀。講起那段刻骨銘心的戀情,子怡平靜地憶述著:「在英國讀大學時,我常常在圖書館見到他,而他亦總是默默地遠望著我。」……

「有一天,我突然用法文問他是否英國人,氣得滿面通紅大法國主義的他說:Dxxx!我倆第一次的對話,由揶揄開始。繼而,徘徊在我宿舍,門外滿是他的足印。我由朋友漸漸成為他的同伴。其後,功課又問我的意見,煮中菜又問弄甚。靜靜的追,低調地佔據了我半年的時間。之後,他的另一個中國男同窗來勢洶洶的加入追逐的遊戲,我開始迴避。」

在一篇懷念他的文章中,子怡寫道:「直至有一天,雪落得瘋狂,他無聲地坐在我身旁,小聲的說:You like him because he is a Chinese, right? I am a French, and you are Chinese, but I don't mind. (你喜歡他因為他是中國人,對嗎?我是個法國人,而你是中國人,但我不介意。)我有點生氣說:But I do!(但我介意!)他轉身連大衣也不拿便衝出門外徘徊良久,良久,良久至我以為他不再回來。」

「他再進來的時候便哭了,黑衣佈滿雪。我亦哭了,哭他等這麼久才開口,哭他連外套也不穿。他本想不再回來,可是一看到雪便捨不得我。從那天起,我與他,變成『我們』。」……

畢業後,子怡在一間法港日時裝品牌公司工作,由低做起,做到總經理,後來卻發現人瘦到九十幾磅,連休息日都搭了進去。

毅然辭職後,為了能見到他,子怡先後在國泰和日航做空姐。因她會法文,所以,被派去跑法國線。亦因此,她有了時時見到男朋友的機會。

初相識時,子怡說她並不知道,原來他是法國一間有著上百年歷史的古董商舖的後人。但後來,他竟索性跑來香港,住在板間房,幫一些有名的國際品牌手工做鞋。直到有一日,他說儲了一筆錢,要幫她開一間舖……

子怡說他們最終沒能在一起。他要娶時,她不嫁;而她要嫁時,他卻要「等等」。其實,這個土生土長的法國男孩在香港並不習慣。後來,這個年紀小過她的純情男孩回到了法國,而當他發現已患有癌症時,已瘦了兩個碼。他提出要結婚,想幫她安排一條以後她想走的路:拿到法國籍,繼續搞時裝設計,給她鋪一條好的創作之路……子怡拒絕了,她不想接受他的安排,她想靠自己的努力得到想要的東西。

然而,就在一個飄雪的聖誕,當她興致勃勃地降落到法國,帶著禮物,要和男朋友歡度聖誕,急不及待打給對方時,電話的另一端傳來的卻是他妹妹的聲音:「他已經走了。」

如何形容當時的心情?子怡曾描述:「他離開那天,無情的冷,我的顆顆淚成雪,遍佈整個法國。」子怡說,她至今都不喜歡過聖誕。一聽到聖誕的音樂,她就想起那個生離死別的冬季。但無論多傷心都好,人始終都要向前望,繼續上路。而深情卻永留心中:

「今年的聖誕,我選擇白色獨自渡過,我將不會寂寞。我曾在他肩膊拾起第一場看到的第一顆雪花,我倆一起堆砌的第一個雪人,他教我的第一次滑雪……每次下雪,每片雪花都會反射出種種第一次的光芒。」愛用文字來抒發情感的子怡寫下了自己的深刻感受。

車禍生還 低谷起身再上路

「好多如戲劇般的情節接二連三地發生在我身上。」其後,她竟然在正常行走時,被整架車撞到她的盆骨。失去了短暫的記憶,醒來時,整個世界已經一片黑暗:頸和腳都不能動。坐輪椅,拄兩隻拐杖,然後一隻,物理治療,針灸……排滿了她所有的日程計劃。

「受過傷,就是受過傷,現在都會痛。」有無改變對人生的看法?子怡說:「現在會當每一日都是最後一日過,想對甚麼人好,要做甚麼。都會及時去做。」

原本是國際認可中式烹調師的George,亦是電視節目嘉賓、餐飲業廚藝顧問、烹飪導師……她的特點是擅長將美學融於廚藝創作,提倡「生機飲食、低碳煮食」。


做廚師的子怡,主張每逢星期一,都玩一個遊戲:每一個出自你口的字都是正能量的,連思想都是正能量的,這個遊戲你就必勝。

原來,她敏銳的味蕾來自祖傳。生於元朗屏山圍村的子怡是鄧氏家族第26代後人,亦是香港另一位知名的時裝設計師和專欄作家鄧達智的堂妹。他們的祖父昔日曾是屏山村口「好所在」酒家創辦人,而叔叔姑姑等整個大家族的人則是酒家強壯的廚師隊伍成員,家族的人個個都會煮菜,且個個小時候都要在餐館幫手。而子怡從事醫藥和醫務行業的父母,亦各有拿手好菜,並符合養生原理。


食物對子怡來說是:愛、家、活。即她所愛的家和生活生命。

在澳洲讀中學時,子怡放學後便在叔叔的唐人餐館打雜,之後爸爸在澳洲再開海鮮酒樓。子怡稱自己愛吃,喜歡四處旅行八卦,走到哪,吃到哪,問到哪。有一次去菲律賓,吃到火艷香蕉雪糕,竟走進廚房,哀求廚師教她煮。

在英國讀大學時,常在宿舍和來自不同國家的同學分享廚藝,而大家亦都努力記憶媽媽們的拿手小菜。子怡愛在網誌和讀者分享她的煮食經歷:「印度同學教我煮印度咖哩,日本同學教我做日本小點……」

兜兜轉轉 劫後瘦身志彌堅

然而,愛球類運動的子怡,車禍後卻無法做運動,加上身體的痛楚和精神上的抑鬱,使她用吃來發洩情緒,體重增至140磅。父母從澳洲飛來探望,朋友們在旁陪伴,令她決定要重新振作起來,拄著拐杖走去請教李明棟師傅。

採訪當日,記者在子怡那張精緻的面孔下,卻看到一雙可憐的手。為煮食,她要將指甲剪得乾乾淨淨,無法像許多貪靚的女人一樣Gel一對靚亮指甲;而右手的食指和尾指亦有明顯的燙傷痕跡……然而,子怡卻成功了,在一群男人舞刀弄鏟的廚房舞出名堂,榮獲2011年粵港澳專業廚藝大賽冠軍。可是,她敬重的師傅李明棟卻默默地離開了人世。

子怡感慨,生命無常;亦感恩,生命中的許多過客,曾默默幫過她的貴人;感恩,除了失去的,自己仍擁有好多……子怡將自創的纖體秀身食譜,令她100天內減去30磅的餐單鋪上網,希望與更多的人分享。

「無論你多負面都好,凡事都有兩面,我會看正面,否則,我走不過來。」她鼓勵想學新東西或者想減肥的朋友,「人生中所有的東西都要靠意志。減肥需要意志;我用了一年半的拐杖,跌倒後起身都要意志!」然而,「無論你多抑鬱心碎都好,我能走過,你都可以。」

情歸初發 法國仍然是最愛

有人覺得舒服好,子怡卻認為,不停學東西,才是最舒服最好。在台灣、日本、澳洲、英國、法國等地居住過的子怡,會英語、法語、國語和粵語,而日語和韓語亦懂些。她的國語用詞和腔調,可愛得似足台灣人。


臨行前,子怡做了2個袋子,一個會帶在身邊去追夢,另一將載著她的夢回來。

陪伴過子怡,令她實現煮美食夢想的「左字廚房」私房菜,已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去年10月結束。而現在,她已奔赴法國,展開另一階段的學習,到她夢寐以求的法國藍帶廚藝學院學習西餐料理。或者,法國,仍是她眷戀不忘的最愛之地。◇
 

(攝影│祥龍)
(攝影│祥龍)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