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記者鄭麗駒香港報導】本港一個環保組織調查政府勾地表內所有土地(共46幅)後,發現部份土地由於位置臨海、地積比過高、高度限制太寬鬆、破壞文物等原因,有必要重新審視應否留在勾地表及更改賣地章程條款。而地皮可透過豁免地積比來增大樓面面積(俗稱「發水」),以致最少有12幅勾地表內的土地有機會建成屏風樓,政府若坐視不理,嘉亨灣事件將重演。

進行調查的環保組織「環保觸覺」指出,最嚴重的3幅地皮,兩幅在屏風樓「重災區」西九龍。其中包括剛被勾出,位於油麻地填海區的地皮(海泓道、欣翔道與友翔道交界),將加劇西九龍的屏風效應,減弱吹入旺角及油麻地的海風。該地皮將於4月20日刊憲,於5月8日拍賣,環保觸覺形容「形勢危急」。

西九龍唯一通風口將消失

西九龍的屏風樓問題一直為人所詬病,由地鐵九龍站一直至深水埗,一幅幅的樓宇屏風牆包圍佐敦、油麻地、大角咀及深水埗舊區。這些高聳的屏風樓宇包括地鐵九龍站上蓋的高密度建築群(例如擎天半島及君臨天下)、大角咀的一號銀海、浪澄灣、柏景灣,以及深水埗的港灣豪庭。環保觸覺表示,現在唯一只剩下奧運站及九龍站之間的油麻地海旁,作為整個西九龍的唯一較大的通風「窗口」。可惜,即將出售的海泓道地皮就正正是在這唯一的「窗口」。

根據油麻地填海區賣地章程,該地皮地積比是7.5。樓宇佈局將很大機會是「一字排開」,取盡海景,換言之會取盡海風。而高度限制是130米,基本上可以建至40層。2001年,政府又以環保為由,容許發展商額外興建大量環保設施,當中包括環保露台、工作平台、空中花園、信件派遞室等等。環保觸覺認為部份設施實在未能和環保扯上關係,反而增加樓面後令建築物變得巨形而影響環境。若以即將出售的西九龍海泓道地皮為例,若「發水」兩成,其地積比將由7.5大增至9或以上,西九龍很大機會出現多一幅屏風牆。

倡降低地積比 限樓宇佈局

環保觸覺要求地政總署及規劃署,認真審視勾地表內共46幅地皮的條款,特別是其中12幅,在4月20日刊憲前,修改賣地條款,如將地積比由7.5降至5或以下;限制樓宇佈局,包括座向、每座闊度、座與座之間的距離。若地皮售予發展商後才更改就比較困難。

建築師吳永順說,香港在年幾前沒有「屏風樓」這個字眼,在這2年才出現。屏風樓問題是甚麼,第一突然在城市出現很巨型的圍牆,龐然大物,大部份屏風樓都在海邊,在西九龍填海的地方,所以你見到新填海的地方特別多屏風樓。

吳永順指屏風樓的出現,建築師要負上責任,因為所有樓宇的設計都經建築師。同時,政府也有責任,如果政府要賣地,首先要做足功夫,制定地契條款,在規劃過程中需要考慮設計地積比率,並且設計地塊的佈局。◇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