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西方極樂世界(中)

記敦煌莫高窟的石窟藝術

 

莫高窟329窟壁畫和彩塑。(大紀元資料庫)

敦煌的許多塑像已經殘破,有一些經過後世重塑。(大紀元資料庫)

文/楊琪

敦煌石窟藝術的全盛期是隋、唐時代。與強盛的國力相適應,敦煌雕塑藝術也達到了頂峰。

隋、唐時代的敦煌石窟雕塑,反映了隋、唐強盛的國力。石窟雕塑藝術特徵是大、多、美。 南北兩「大」彌勒佛坐像

唐代最著名的巨大雕像有兩座,都是「彌勒佛坐像」。第一座,北大像,高35.5公尺,在第96窟。彌勒佛是未來佛。據佛經說,釋迦牟尼涅槃後56億7千萬年,彌勒佛將降生人間。彌勒世界是一個太平盛世,雨水充足,莊稼茂盛,一種七收,用功甚少,所獲甚多,樹上生衣,寒暑自用,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人活8萬4千歲,女子500歲出嫁。這也反映了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

彌勒佛依崖而坐,兩腿自然下垂,兩腳著地,挺胸抬頭,目光下視,高大威嚴。大佛右手上揚,意為除眾生痛苦;左手平伸,意為滿足眾生願望。整個佛像具有一種震人心魄的氣勢。

容納大佛的空間,上大下小,人在地面仰望大佛,引起透視錯覺,愈感佛的莊嚴偉大和自己的渺小卑微。這就是修造大佛所希望取得的藝術效果,或者說,這也就是一切宗教藝術所希望取得的藝術效果。

第二座,南大像,高27公尺、東西長16公尺、南北寬21公尺,在第130窟。這座雕像的建造,前後費時30年。南大像的洞窟,與北大像的一樣,上大下小,像一個錐形,僅容一尊大佛。瞻仰者自下仰視,愈覺其雄偉高大。窟頂為西夏時代的金龍華蓋藻井,襯托佛的偉大莊嚴。

南大佛雄偉的佛身倚崖而坐,雙腿下垂,兩腳著地,左手扶膝,輕柔自然。右腿上置經書,佛頭微俯,雙目下視,神情莊重慈祥。像高27公尺,頭高7公尺,這明顯不合乎人體比例。人的身子與頭的標準比例是7比1,按此來算,南大佛的頭高應當是近4公尺,而不是7公尺。但是,佛像的實際比例,矯正了自下仰視而造成的頭小體大的視覺差,表現了古代藝術家高超的聰明才智。

不過這裏要說明一下,敦煌兩座大佛都不是中國最大的佛像,目前中國最大的佛像是「樂山大佛」,高71公尺。

敦煌為甚麼會出現兩座彌勒佛的巨大塑像呢?原因有二:第一,彌勒佛是皇帝的象徵。唐代的皇帝信仰彌勒佛,而據佛經記載,彌勒佛巨大無比,因此修造的彌勒佛自然是巨大的。第二,宗教藝術總的目的就是為了突出神佛的偉大和人的渺小,巨大的神佛像能夠起到這樣的作用。

一窟「多身」塑像

敦煌石窟中的佛像,早期的往往只有一身,但是到了隋、唐時代盛期,洞窟中的塑像,就出現了多身。比如「三身」,即一佛二菩薩或一佛二弟子三座式;還有五身塑像、七身塑像、九身塑像等等。如第328窟,堪稱盛唐時代敦煌雕塑藝術的典型代表。

敦煌的許多塑像已經殘破,有一些經過後世重塑。但這個洞窟保存完好,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唯一遺憾的是,其中一座精美異常的供養菩薩,於1924年被美國人盜走,現存美國哈佛大學博物館。佛龕內有一佛、二弟子、二脅侍菩薩、四供養菩薩。佛龕中間為佛像,也就是釋迦牟尼像。他端坐於蓮花寶座之上,右手平舉,掌心向外,肉髻高聳,神情威嚴。兩眼俯視,給人一種神聖感。

佛左側是阿難,右側是迦葉。對迦葉的塑造,突出一個「苦」字,瘦骨嶙峋,鎖骨喉結,突出暴露。雙眉緊鎖,愁眉不展。表現了一個閱歷豐富、老成持重、哲思深沉的精神世界。讓人們想到他為了弘揚佛法,行乞露宿,四方遊說,歷經艱險。對阿難的塑造,突出一個「秀」字,年輕俊秀,聰明伶俐。他本身是釋迦牟尼的堂弟,19歲皈依佛門,侍佛25年,多聞佛法,長於記憶,故稱「多聞第一」。身軀微斜,兩手袖籠,昂首侍立,面貌豐潤,雙目微睜,凝視空茫。好像在出神聆聽。

弟子兩側是兩身脅侍菩薩。佛教中,菩薩的地位僅次於佛。釋迦牟尼成佛之前就是菩薩。菩薩有許多,在中國最著名的有四個: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地藏菩薩。脅侍菩薩也是菩薩中的一種,他一腿盤於蓮座之上,一腿下垂,足踏蓮花,作閒適的「遊戲座」。髮髻高聳,面相豐腴,雙手纖巧,兩足豐柔,體現著唐人「以肥為美」的審美觀念。胸飾瓔珞,腰圍錦裙。一手放在腿上,一手平舉胸前。佛龕外側為三身供養菩薩(其一被盜),體態修長,眉曲頰豐,上身袒露,瓔珞長垂,肩覆披巾,腰圍錦裙,跪於蓮台之上,氣質典雅,造型準確。

本來,佛和菩薩,都在渺渺的天國,但在這裏,我們看到的卻不是不食人間煙火、遠離塵世的神,而是可親可近、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好人。

最美的塑像:菩薩與飛天

敦煌石窟精美的塑像,比比皆是。但其中最美的塑像,當屬菩薩與飛天。

我們首先欣賞菩薩塑像。所有關心藝術的人,都知道古希臘彌羅島的維納斯。但人們卻不知道,在莫高窟也有一尊東方的「斷臂維納斯」可以與古希臘彌羅島的維納斯相媲美,這就是盛唐第445窟的供養菩薩。

這尊雕像1.89公尺,比真人略高。袒露上身,肩披斜巾,項飾珠鍊,胸飾瓔珞,姿態典雅,莊重大方。身材矯健窈窕,神情靜謐恬適,風度雍容華貴,但兩條臂已殘。彌羅島的維納斯的斷臂,留給我們無限豐富的遐想,這尊供養菩薩的斷臂同樣可以給我們留下無限豐富的遐想,也許兩手合十,也許一手放在胸前,一手微微上舉,與我們心中那個美麗、純潔、神聖的形象恰恰吻合。◇

──節錄自《一本就通:中國美術》/聯經出版社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