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週四報導)率先向傳媒披露今年香港的大學在內地招生出現混亂內情的是科技大學理學院院長吳大琪,這位多年來一直參與內地招生計劃的香港著名學者,以敢言著稱。他經常在《蘋果日報》等報刊發表文章,抨擊不合理的教育制度,以及內地招生不合理現象。

學者突遭下採訪禁令

7月初,他向傳媒披露科大在大陸招生不順利的情況。他指出,有部份省市單位及著名大學,不希望香港各大學搶走內地尖子,故使出奇招夾擊,如有已報考高考的清華、北大、南京大學準大學生,於科大在內地招生的限期前仍遲遲收不到有關單位發出的成績:「即使科大問有關部門學生成績也不給!」

吳教授並指科大已向中共教育部投訴,「告御狀」。但報導刊登後,引起不小的風波。科大後來澄清沒有「告御狀」,聲稱和「教育部合作關係良好」。

「今年情況緊張」

在報導截稿前,本刊記者再致電吳教授,他抱歉地對記者說,剛剛接到學校命令,以後關於內地招生問題,由科大「國際與中國內地學生及學術事務處」負責回答,他本人不能再接受採訪:「他們說,我反映的是事實,只是我對情況瞭解得不是很全面!」

對於突然下達的禁令,吳教授在電話中坦言,這樣的情況在以往沒有出現過:「以前科技大學非常自由,現在比較緊張。」

被問到內地招生情況,吳教授用了一句話形容:「今年比較混亂。」至於禁令是否和最近傳媒報導內地招生有關,他就沒有多說。

本刊又致電「國際與中國內地學生及學術事務處」查詢,但電話是留言,或者稱負責人士外出放假。

兩種選擇 兩種報導

香港學者接受傳媒訪問在香港是非常普遍的事情,然而內地招生問題卻忽然成為禁區。香港時事評論員王岸然批評科大此舉違反了言論自由和學術自由,剝奪了學者就任內工作接受訪問的權利,也剝奪了民眾知情權,建議可以向香港教統局投訴,關注事件。

王岸然並認為,科大是受到某種政治壓力:「是不是國內有甚麼事情發生了,給香港的大學一些政治壓力,讓他們不准講。如果不敏感,為甚麼不給你講?一定有事情不給人知,學校應該向外交代。」

過去幾年興起香港的大學到內地招生熱,可以說是大陸熱炒,香港冷淡。大陸傳媒甚至將這個作為主權移交10週年專題探討的內容之一,稱之為中港聯合交流的成就,謂「一國兩制,教育同根」。而對於大量尖子外流,有內地媒體報導為香港的大學使用銀彈政策的結果,或者指招生政策的不公,甚至抨擊香港的大學到內地招生圈錢。不過,也有內地媒體探討兩地大學的優劣,認為港校質素較佳一眼可見,出現「北大清華變二流」之說,有大陸學者更借港校熱趁機抨擊中共高教體制的腐敗。

於是,今年內地傳媒就開始致力報導尖子留在內地的新聞。比如香港大學今年首次到吉林招生,該省文科狀元胡慕實之前報的是北京大學西班牙語系,被內地傳媒廣泛報導,甚至作客新浪,但她決心到港大升學後,並獲頒全額獎學金,約50萬港元,內地媒體是一片沉寂。

而那位驚動北京大學官方出聲明的北京高考理科狀元林茜,最後選擇放棄港大,包括每年14萬港元的全額獎學金,留讀北京大學的新聞系卻被廣泛報導。林茜的解釋理由是「北京大學是我熱愛的學府」。但網民對林茜的選擇不以為然。網民「梅花譜」說:「老實說,大陸高校(大學)這樣做是拿學生的前途開玩笑,這些學生如果不出國,註定不會有出息。」

也有網民稱:「大陸大學是騙人的,4年甚麼也學不到,有機會出去千萬別在國內讀。」

林茜是因為學習條件還是「政治考慮」作出這個決定不得而知,但內地高校到香港反攻,開出獎學金搶香港二線學生,其中一個條件就是要「愛國和遵守《基本法》」。

內地生圖捐錢買學額

相對大陸傳媒,香港傳媒對內地招生反應冷淡,相反,有關內地學生在港考試行賄、不能融入當地社會的報導時有發生。而最近,甚至有內地家長無所不用其極,有人不惜走後門,聲稱願意捐獻數百萬元予有關大學,企圖以金錢買學位;或找名人代為出面疏通等,他們通通遭香港的大學拒絕。

據知,去年曾有內地人士一心希望子女入讀科大商學院,委託當時曾捐8億元予科大的已故富商霍英東幫忙,科大只好安排與該生非正式見面,但因該學生未符合入學要求,最終婉拒其入學申請。

有網民稱:「這種賄賂手法走後門,簡直是對香港廉潔制度的一大侮辱!」

港大教務長韋永庚表示,港大每年接獲內地生入學申請人數逾1萬人,只取錄約250人,競爭激烈。雖未遇過家長願意捐錢入學的情況,但許多內地家長因子女未能入學,希望走後門取方便,如有未獲港大取錄的內地生家長曾表示,願付出全費、即20多萬元學費,換取入讀港大。(全文完)◇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