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找工作,如果學歷不濟難有機會時,或者他的故事能激勵你;想投資股市基金為自己賺一桶金,倘若不知深淺時,或許他的話能令您三思而後行;有野心和抱負想做一個英明的領導者,假若經驗不夠時,或者對照他的修為,對您有所幫助。

謝清海 (Cheah Cheng Hye)

1954年出生於馬來西亞檳城的華人基層家庭,在Penang Free School中五畢業
後,在馬來西亞檳城報館《星報》(The Star)任記者及編輯

1974年隻身來香港,先後在《英文虎報》、《亞洲華爾街日報》及《遠東經濟評
論》等多份報章任財經記者

1989年加入香港摩根建富集團的香港/中國股票研究部,任主管

1993年與葉維義成立惠理基金管理公司

2007年惠理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是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資產管理公司,以價值投資
法管理基金

2010年被《Asian Investor》財經雜誌獲選為亞洲對沖基金行業廿五位最具影響力
人物之一

他就是有著「東方巴菲特」、「股壇金手指」之稱的香港惠理集團主席兼聯席首席投資總監謝清海先生。

六月底,香港科技大學舉辦榮譽大學院士頒授典禮,四位對香港本土教育和發展有著傑出貢獻的翹楚被授予大學院士稱號,他們分別為亞洲金融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及亞洲保險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有慶博士、國際殿堂級小提琴家西崎崇子、微軟公司全球資深副總裁兼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被譽為「全世界的財富」的張亞勤博士,以及香港惠理集團主席兼聯席首席投資總監謝清海先生。
雖然他們每一位被授予大學院士的傑出人物都有著許多感人的故事和成功經驗,但其中最令記者受觸動的是那張充滿慈善的臉,流露著真誠,平易而謙卑,他就是謝清海先生。於是,應本報記者之邀,謝清海先生就股票投資問題與記者展開了一段簡短而深入的談話。


2013年6月27日,謝清海與其他三位傑出人士被香港科技大學頒授大學院士榮譽。左起:校董會副主席唐裕年、亞洲保險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有慶博士、小提琴家西崎崇子教授、惠理集團主席謝清海、微軟公司全球資深副總裁張亞勤及校長陳繁昌。

股票市場 社會鏡子

「香港人的投資方式總是離不開買樓和炒股,然而股票市場瞬息萬變,令人琢磨不透。早前有環球金融機構違背商業道德,引致許多香港市民多年心血化為烏有,如何令投資者明白箇中因由,掌握投資之道?到底股市會受到哪些方面的影響?」記者就一般讀者在投資方面存在的問題,請謝清海先生回答。

謝清海指:「股票市場就像社會的鏡子一樣,股價因應人們對未來的期望而升跌,用技術性名詞來講,就是未來值折現。因此,單單進行金融分析並不夠好。人的心理因素、情緒、感受、歷史、政治,甚至宗教,所有的一切,都會對股市造成影響。」

他表示:「當你審視股票市場,你會看到整個社會的希望與恐懼。因此,人們要記住一點,我也經常講:要預測股市的動向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影響股市的因素太多了!」現年59歲的謝清海表示,近年亞洲金融市場極端波動,瞬息萬變。市場可在一天內飆升3-5%。而這種情況,是他年輕時從未見過的。那時,5%的波動都是非常重大的事了,甚至很少會看到,而現在則為平常。

為駕馭這難以捉摸的股票市場,謝清海強化自己的策略是努力鑽研軍事戰爭及歷史傳奇人物。以其多年征戰股市的經驗,他認為:「要在金融投資上成就一番事業,不能單靠MBA學位。」他並語重心長地忠告投資者:「要想在金融市場投資,必須有應付非常大的波動、非常劇烈的波動的準備。如果你心理上無法應付這種波動,最好不要踏足股票市場。」

名字品牌 人格至上

謝清海生於馬拉西亞的一個華人基層家庭,九歲父親病世,小小年紀便承擔起養家的重任,隨叔父一起賣鳳梨。然而,靠抓緊分秒時間博覽群書而以中學程度成才的謝清海先生曾先後在多間報館任,如享譽一時現已停刊的《遠東經濟評論》和馳譽世界的《亞洲華爾街日報》。

針對香港社會目前的教育環境,年輕人想成為一個成功者的空間和機會渺小的情況下,如何做好自己?為此,由街頭流浪兒變成大金融家的謝清海,有其獨立於環境之外的深刻看法:「對於年輕人,我有一點憂慮。年輕人要記住一件最重要的事:你的名字就是一個品牌。像Benz、Toyota一樣。如果你毀了自己的名字,你將來就沒有機會了。因此,你要確保自己的品牌優秀,你要永遠清楚自己品牌的意義所在!我希望你的品牌代表著:誠實、可靠、良好的教育、專業精神、正直。」

他叮囑年輕人:「永遠要盡力打造一個好的品牌。如果你毀了自己的品牌,你將來成為一個成功人士的機會就非常小了。」


2013年6月27日謝清海在香港科技大學頒授大學院士典禮時致辭。

因果循環 免責文化

謝清海20歲時兩手空空來到香港,先生白手起家,至今已擁有近90億資產的管理規模,除其擁有學者的自律及戰士的無畏精神外,亦與他樸實的處世智慧有關。篤信佛教使他擁有一顆仁德之心,相信因果循環使其看問題和處理問題的方式有所不同。嚴以律己,寬以待人。自律不僅成為他的職業修養,更是一種生活方式。因此,在他的人生哲學裏面,寬恕和允許手下犯錯是一種文化。他能理解和寬恕別人,他認為一部分原因與他的信仰有關,而另一部分則與他的個人興趣有關。

從1993年籌到第一筆500萬美元資金,與合夥人創立惠理基金(Value Partners)至今,20年的時間裏,其基金公司名列香港以及東南亞地區首位,在僅有700萬人口的香港,惠理擁有200萬名客戶,並在《巴倫週刊》最新全球報告中獲選為100個最佳對沖基金之一。謝海清的成功秘訣在於3-R,即合理的價格(right price)、合適的人才(right people)、合宜的業務(right business)。

曾經成功把握了15個重大投資機遇,喜歡長線投資,不主張高頻交易或過度買賣的他持有的三分之一優質股均於1990年代買入至今。雖然當中亦有失誤,但他對於員工投資失利,總是能秉持「免責文化」,同時將客戶的利益放在首位。

他說:「我認為如果你想成功帶領一個團隊去做甚麼事,你必須接受人會犯錯。你不能不停地責怪他們。如果責備他們,你將不能做成一盤成功的生意。最好對他們說:犯錯沒關係,但我們必須從錯誤中學習。」謝清海說這就是他們所稱的「免責文化」(No-blame culture)。

謝清海續解釋道:「我們的投資計劃、我們的工作,犯錯率是三分之一。我們做的所有事情,有三分之一是在犯錯——我們知道。但這不是問題,我認為犯錯非常平常。如果你要不能原諒別人的錯誤,你永遠無法讓別人真誠地與你合作,因為他們會把所有的時間花在想藉口、逃避責任上,這比犯錯更糟糕。」◇

 

 謝清海先生在接受《大紀元》記者採訪。撰文|王文君     攝影|祥龍
謝清海先生在接受《大紀元》記者採訪。撰文|王文君 攝影|祥龍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