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天悠   圖/安樂

電影《依戀在生命最後8天》(Chicken with Plums) 改篇自《我在伊朗長大》(國內譯《茉莉人生》,Persepolis)伊朗女作家瑪贊莎塔碧(Marjane Satrapi)的伊朗系列三部曲中第2套同名漫畫。故事其實並不精彩,甚至還有點老套,主人公原型是瑪贊莎塔碧的伯父,一位伊朗著名的音樂家,在愛情夢想破滅後選擇死亡的故事。但勝在敘述方式新穎,再加上法國式的精緻浪漫和伊朗的異國情調,鑄成一段關於愛情、夢想、藝術、與生命的夢幻的唯美故事。

影片通過主線倒計時的方式慢慢呈現故事的全貌。故事開頭是小提琴拿沙‧亞里心愛的小提琴被砸壞,他雖買到莫扎特用過的琴,卻再也找不到音樂的感覺,絕望中他決定絕食自殺。在他最後8天的離留之間,他回憶起自己高低起伏的一生,更浮現出一連串天馬行空的奇想。中間看時覺得情節的安排有點零亂,非線性多角度時空跳躍的敘事方式,穿插著一會真實、一會動畫、一會魔幻的表現手法,令人感覺跳躍度很大,看到最後才理順了亞里的一生。不過看後卻體會到這也正是導演的獨到之處,一個彌留之人的回憶是隨性的、凌亂的,人的一生不也正是現實與夢想交織在一起嗎?

影片的主題雖然嚴肅,但整個基調詼諧幽默,再加上穿插的動畫、魔幻的場景,及唯美的畫面,使嚴肅的主題,變成輕鬆生動的自我反省及追尋。另外,有些看似無關的幽默魔幻情節安排卻巧妙的帶出了亞里自殺的選擇是輕率的這層深意。影片中描述亞里對死亡方式的選擇很是幽默,臥軌太可怕、用槍太痛苦、用塑料袋悶死太難看,最後他選擇絕食這種自殺的優雅方式。還有亞里在絕食第六天時見到死神時的恐懼,問是不是可以回頭,死神告訴他太晚了,因為生命只有一次。

另外,影片追求畫面上的美學多於反映真實,借助模型、錯覺法、背景、人造效果、抽象的表達手法,創造出不受時空限制的唯美的畫面。影片從一開始就創造成了一種美好的童話意境,亞里帶著頑皮可愛的小兒子去尋找新的提琴碰到精靈古怪的古董商,亞里向白衣飄飄,頗有道骨仙氣的學琴師傅學琴的情節,連空氣的流動、道具的設置都頗具魔法的感覺,非常的靈動雅緻。還有亞里和一生的至愛伊蘭的相識、相戀、分手、重逢,尤其是影片結尾伊蘭背靠著牆,滑落的淚水,男主角孤寂一人坐在台階上的畫面都十分淒美動人。◇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