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網頁1

【大紀元記者黃靜榮香港報道】高通脹下,本港樓價依然高企,市民生活艱難,置業更難,有議員建議重推公屋租置計劃,但政府表明現階段無此計劃。

恢復「租者置其屋」計劃,目的是讓有能力的公屋租戶購買自己租住的單位。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昨日討論新居屋及公屋輪候冊問題。委員黃成智表示,新居屋2016年才推出首批2,500個單位實在太遲,他在會上建議重推公屋租置計劃,但遭房委會拒絕。他希望政府重新考慮。

黃成智又指,新居屋是以貸款資助買家,擔心若利息太高,會對買家構成負擔,建議為舊居屋業主提供補地價折扣,方便轉售。

在公屋輪候冊方面,黃成智說,房署在會議中承認,有1萬1千多個申請家庭未能實現3年上樓的目標,他認為當局提出的平均2.2年上樓數字有所誇大,因為很多申請人都不能首次配屋就能上樓。他建議將房署派屋的分區,將新界分為東西兩區,讓公屋輪候人士較易編配到心儀地區。

對於這個建議,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在昨日立法會第二日辯論致謝施政報告動議時表示,沒有計劃重新推出租者置其屋計劃,避免影響公屋流轉。

公屋聯會主席王坤就認為,政府曾經承諾出售25萬個公屋單位,但至今超過一半的單位仍未出售,政府就斷言拒絕恢復計劃是違反承諾。

對於新居屋的補價安排,鄭汝樺重申房委會在訂立條文時必須考慮對現有居屋業主的公平性,以及公眾對此事的接受程度。她強調新居屋補地價之外,亦有其它條件及轉售限制,否認政府鼓勵炒賣。

最近調查顯示,公屋輪候時間長,社會亦有要求增建公屋聲音。例如去年獲成功編配公屋的住戶,三成人輪候超過3年,在正在輪候中的申請者中超過1萬人亦等了3年以上,個別更等了7、8年。

鄭汝樺表示,當局會維持公屋平均3年上樓的目標,未來5年興建7.5萬個單位,平均每年1.5萬個,也會因應情況作出延長及檢討供應量。

房署消息人士透露,去年7月至今年6月的公屋輪候人數共有15.56萬個,當中8.9萬個為一般申請,一般家庭輪候公屋的時間平均需要2.2年,長者就需要1.1年。◇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