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廖真珮

孔廟又稱為文廟,位於台灣南部的台南孔廟是全台灣最早建成的,又有「全台首學」之稱,在明、清時代為省市政府祀典的重要殿堂。

台南孔廟的樂器庫裏有擺放古樂器,雖然此行沒機會能看到,但是應該多半也是以前演奏典禮音樂的樂器。大成殿上則有置放編鐘、編謦、柷、敔、琴、瑟等樂器。院生所演奏的樂器還有一部份還擺放在以成書院。


大成殿上的編鐘

古代樂器分為八音,分別是金、石、絲、竹、匏、土、革、木等。孔廟樂器原來也是以這為分類,例如:金是鎛鐘、編鐘等。石則有特磐、編磐。絲為琴、瑟、琵琶。竹有笛、簫、管等。匏為笙。土有塤。革有建鼓、鼖鼓等。木為柷、敔等。台南孔廟後來樂器上有所添增,除了祭孔音樂外還有雅樂十三音。


以成書院擺放的笙、彈撥與拉弦樂器。

這些樂器大都裝飾得很漂亮。如:打擊樂器像鼓、編磬、編鐘等都有專屬的台供其放置,這些台的顏色有金與紅兩種顏色,上面刻有華麗的花紋或龍等動物。拉弦樂器上有龍頭等雕刻,不像我們現在一般使用的二胡。

孔廟樂器裏比較特別的還是木類樂器,也就是「柷」與「敔」,這兩種樂器現在已經非常罕見了。古書中也有對這兩個樂器的記載,如:《舊唐書.音樂志》與《說文解字》等。「柷」的形狀就如同方形木箱,上寬下窄,用椎(木棒)撞其內壁發聲。「敔」則是一種虎形木雕的樂器,備有凹凸之齟齬,刷之可發聲。「柷」是在音樂要起奏之前敲打的代表「起樂」。「敔」則是在音樂結束的時候敲打,代表的是「止樂」。

孔廟樂器都是古時候的樂器當然不同於我們現在用的國樂器。祭孔演奏的樂曲也都是以前古時候承傳下來的,緩緩而奏,如果有配合詩歌的通常為一字一音,奏四拍,給人感覺莊重肅穆。孔廟音樂中有多種打擊樂器,各種不同的樂器好像都有特定的時間才能演奏,特別是音樂剛下的時候可以聽到一些很特別的聲響,如剛剛談到的「柷」、「敔」樂器也是在特定時間內演奏。◇

以成書院院生的演奏
以成書院院生的演奏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