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記者安琪編譯報導】在國際油價飆升,北京當局極不情願地提高國內油價的同時,世人的眼光不禁轉而投向另一個讓它更感棘手的發燒議題:北京當局大力補貼的糧食價格是否經得起全球糧價飆升的嚴峻考驗?

限製出口為現行糧農政策

為因應全球性糧食危機問題,過去4年以來,北京當局嚴格限制農糧出口並且鼓勵進口,藉以壓制國內糧價飆漲。

此外,唯恐通脹引發更大危機,北京當局比以往更關注能否達到自給自足的目標,因此持續進行糧食貼補政策,以及藉助現代科技和農業現代化來提升糧食產量。

專家:不看好補貼長遠效益

路透社在標題為「中國能否經受糧食大挑戰?」的文章中,引述了各方專家的看法。香港麥格裡資本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的中國經濟專家凱維(Paul Cavey)說,糧食問題帶給北京當局真正的大挑戰還在後頭。明年以後,將更加艱辛、更難處理。

補貼農民能否奏效?事實上,它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因為國際肥料價格隨著油價上漲,勞工成本日益高昇,補貼的幅度是無法跟上生產成本高漲速度的。結果是農民辛勤勞動獲得的利潤相形縮減,近年來更多農民放棄耕作轉往城市謀生。

鼓勵出口 調漲糧價刺激生產

不只是外國專家學者不看好中共現行糧食政策,路透社還引述中國境內一些直言不諱的政府官員和專家的意見稱,適度調漲糧價能刺激農民回歸農事生產,並防止上漲幅度進一步惡化。

路透社報導中提出了一個值得當局思考的看法:目前當局因害怕通脹而採用貼補和禁止糧食出口的政策,但這些措施可能正好是當局應該避免的。相反地,對中國農民而言,如果中國大陸能和世界市場糧價同步,能夠出口糧食,他們便可獲得更多積極性和經濟利益,因此變得富裕起來。

集權政府滯礙自由市場運作

那麼現在問題是,上述路透社所提及的對大陸廣大農民有益的措施,為何北京當局躊躇不前,不願採納呢?

「為改善低階農民的收入,透過貿易自由化來調漲糧價,雖然它是個合理的運作機制,然而北京政權極度不願意那樣做。」摩根史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者王京(音譯)解釋說:「這是因為中共在其工業化策略運作下控制糧價已達數十載之久。」它不願改變這一政府人為操縱的政策。

專家們的總體看法是,儘管糧食補貼、在糧食進出口上設立關稅壁壘和限額,都是各國普遍採用的權宜辦法,然而中國若真想在經濟方面與世界有更多的接軌,由政府一方控制糧價和油價的做法在今日勢必滯礙難行,而鼓勵糧食出口和適度調漲糧價方為刺激農民回歸生產,解決中國大陸糧食危機的出路,然而要讓一個中央集權的政府鬆手,可預期會挑動其極度不安的政治神經。◇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