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學家
中華武術是中華文明的一部份,它和中華文明一樣以其悠久歷史而源遠流長,以其博大精深而風靡世界。中華文明是一個尊道重德的文明,武術作為中華文明的一部份,同樣也帶有尚武崇德,修身養性的因素。從武術的起源來看,所謂武者,即「止戈為武,以威殺止殘殺」,武術一開始就不是讓人互相打殺的。
在古代,無論是哪一派的武技和武術家,無一不反映出中華武術共同的精神──武德。千百年來,習武者均遵循共同的習武準則:「尚武以德為先」,「拳以德主,無德無拳」。現在我就為大家大致介紹一下武德。
目前已知的,關於「武德」最早的記載,是在春秋時期左丘明所著的《左傳‧宣公十二年》中:「武德有七,禁暴、戢戰、保大、公定、安民、和眾、豐財」。隨著歷史的演變,時代的發展,武德也不斷的被歷朝歷代的武術家們所強調,並進一步的具體化。過去,大多數都以「尊師重道,孝悌正義,扶危濟困,除暴安良」,「虛心請教,屈己待人,助人為樂」,「戒驕奢淫逸」等作為武德信條。武術的各拳種、各流派,也都訂有自己的「門規」、「戒律」、「戒約」,並有「三不傳」、
「五不傳」、「十不傳」以及「八戒律」、「十要訣」等作為武德的標準。即使是現在,真正的武術家,也都要求習武者尊師重道、尊老愛幼、以禮待人、不恃武傷人、不以強凌弱,要有慈、勇、智、恆的精神與堅強意志。
還有人說,武德與武技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對於習武之人,缺一不可,唯有武德高尚、武技精湛,方可稱為武術家。如果一個人武技雖精而品行不端,武術就成了助紂為虐的工具,其結果是害人害己。如果這個人品行雖端而武藝不精,雖有扶濟危困的精神,一旦遇到壞人歹徒,欺壓良善,雖欲相助,有時亦無能為力或心有餘而力不足。
在我國漫長的歷史中,就曾經出現過許許多多的既精通武技又具備武德的武術家,他們或保家衛國、或扶危濟困,用他們尚武崇德的行為,做出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蹟。在此就不過多講述了,現在我在下面為大家節錄傳統文化中幾條有關武德的諺語:
未曾學藝先學禮,未曾習武先習德。
武德比山重,名利草芥輕。
心正則拳正,心邪則拳邪。
力、愛不二,主守從攻,戒除殺念。
理字不多重,萬人擔不動,武夫不講理,藝高難服眾。
強中自有強中手,莫在人前自誇口。
澆花要澆根,教拳要教人。
習武千條戒,最戒嫉妒心。◇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